建国60周年征文:民主之说
“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表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民主”最初是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一般叫做民主制。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成为奴隶制民主的典型。雅典民主派著名领袖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就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比起一人执政
的君主政体及其变形僭主政体、少数人执政的贵族政体及其变形寡头政体,民主政体是先进的。
民主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民主制”,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实行过,最符合demokratia的本意;另一种是“间接民主制”,现代西方国家现行的制度,正式名称叫做代议制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共和国(republic)。但是,直接民主也好,间接民主也好,它们都包含着这种多数决定的制度:一国的成年人定期地、公开地投票决定重大事务或选举国家官员,而且,“当人民就政策做最终决定的时候,每个成员都应当有同等的、有效的投票机会……所有的票数应当同等地计算。”
民主不仅存在于“形而下”的制度层面,更体现了一种“形而上”的价值。民主之所以到处受到欢迎、之所以影响日益扩大,甚至形成一股不可阻遏的世界潮流,如果仅仅归结于西方的“话语霸权”或者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现代迷信”似乎很难站得住脚。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它对于人们强烈的平等要求的极大满足。逻辑上,民主制反对的是一个人的统治(君主制)和少数人的统治(贵族制),主张的是所有人在政治上、至少是投票上的完全平等。历史上,民主与平等之间也确实存在着某种交互关系。例如,人们对平等的呼声往往导致对民主的诉求。法国1789年时的第三等级,一开始反对的并非是王权,而是第一、第二等级拥有的特权,他们所要求的首先是平等而非民主。但第三等级的这场革命迅速演变成为民主革命。而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民主和平等就是这样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的。因此孟德斯鸠才认为民主政体的品德是
“平等”。托克维尔更指出,平等是民主社会中的“根本大事,而所有的个别事物则好像是由它产生的”。
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萌芽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宗教改革中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成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反对君权神授,主张主权在民;其社会背景是,资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反对封建专制,与封建统治者争夺发展空间。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最早地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确立为政治纲领。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则是第一个关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法律性文献。在此推动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政治体系先后在欧美一系列国家确立。正像资产阶级第一次把生产社会化带入人类经济生活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一样,资产阶级也第一次把近代民主制度带进了人类的政治生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但是,对于资产阶级民主,则日渐损害和剥夺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资产阶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是很革命很有一派英雄气概的,当时的代表人物很少受资产阶级的局限,但是,即使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使是由资产阶级共和国最优秀最民主的分子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权,也是
“资本政权”;鉴于历史的进步,人民的觉醒,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制
建国60周年征文:民主之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