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直指苍穹”等词的意思。,给课文分段。,体会各个场面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处理、运用信息,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教学资源相关材料:训练非常艰苦 2003年10月15日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在此间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的一场报告会上说:“航天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同时也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工作。”中国航天员在地面离心机的训练中,身体要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8倍的重力。每次训练结束后,航天员的面部会扭曲变形,眼泪会不由自主夺眶而出。杨利伟说,自1998年中国航天员队伍组建以来,从来没有一位航天员摁响过报警器,停止训练。航天员的艰苦训练是确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现有的航天员都是从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优中选优而产生的,这些航天员已在北京北郊的航天城训练了8年。杨利伟说:“航天环境非常恶劣,但航天员经过长期训练后,经过努力奋斗,在上面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杨利伟还透露,神舟七号将实施太空行走。现在的航天员也在针对神舟七号进行训练。因为还没有提到载人绕月或者载人登月,所以目前还没有进行登月航天员的培养。在俄培训十分严格杨利伟说,航天员训练分为4个阶段:与航天有关的基础理论学习、飞船等专业技术学习、飞船操作特殊技术训练、进入发射场执行任务。在整个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航天员还要进行一些体能训练和特殊训练。“太空生活给人体带来的最主要影响就是超重和失重。我们在地面通过离心机,给人体加载、过载,这对航天员来说是负荷非常大的训练。”杨利伟说:“我们之所以永不放弃,是本着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对人类共同事业的追求,愿意为民族、为国家的千年飞天梦想做出努力。”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校杨利伟是地球上第413位进入太空的人。从小就向往飞行、梦想成为空军飞行员的杨利伟参军后驾驶了15年战斗机,飞行了1350个小时。他历经两年多的严格选拔,最终成为一名航天员。杨利伟还提到了中国航天员交流到俄罗斯进行培训的情况。他们在北极零下52摄氏度的严酷条件下进行生存训练,三天三夜,教官只允许他们带有限的口粮。可这两位航天员还在自己的口粮中节约了一天的量。“为什么?他们要把它带回来,供科研人员研究。”“三天的训练下来之后,航天员几公斤的体重就没有了。为什么?就是为了这项事业。”杨利伟说。太空中人变得更大度有听众向杨利伟提出一位网友问的问题:“我刚有了小宝宝,每天换三四次‘尿不湿’,小屁屁还是破了,露出了红肉,看了非常心疼。请问您当时有没有这种情况?”“我飞行的时候穿了一个‘尿不湿’上去,不单单是我,后来的航天员也是这样。”杨利伟说。他说:“飞船上有个人卫生装置,但在最初阶段航天员是不能去的,必须要等飞船变轨后,打开轨道舱舱盖,才能处理个人卫生。在这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有需求,可以在‘尿不湿’上处理。不过,航天员尽可能不用,因为不光婴儿使用‘尿不湿’时会觉得不舒服,谁都会感到不舒服。我们基本上都没有用,所以这种体验目前还没有。”一位听众问:当您进入太空时,您心里是怎么想的? 杨利伟回答:“当时我在想,有将近8吨重的东西在300多公里高的空间飞行,这时候是什么感觉?感觉到人的伟大!同时,当你看到深邃空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作为一个个体来讲,你真的是微不足道。这样的飞行会使人变得心胸更加宽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一课一练》第1、3题,《补充习题》第2题。,试着进行概括。、“神舟”5号的资料。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导入新课(2分钟)学生交流:“神舟”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读题第一板块:“梦”字说?愿望和理想实现了,就是我们的梦圆了。。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第二板块:,指名读。乳白色执行划破控制侨胞游弋寒风凛冽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批改后订正。出示【学程单1】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场面的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来读一读。②读完课文后,在小组内交流。③学习时间:6分钟。。,重点读好难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1]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