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粮节粮解说词
爱粮节粮解说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粮食行业资源,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国情、粮情教育,根据《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节粮教育的通知》要求,自治区粮食局、教育厅在银川新城国家粮食储备库建立银川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旨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爱粮节粮知识、体验粮食储藏作业的学台。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是以农业文明著称的国度,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粮节粮的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衡的新变化。爱粮节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开展爱粮节粮教育,也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同学们掌握爱粮节粮的基本知识,增强爱粮节粮意识,培养爱粮节粮的良好习惯,而且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优良美德,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粮食知多少
粮食是人的生命能量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当今,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为24亿吨左右。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麦生产国。东南亚的中国、菲律宾、越南、泰国、印度等是世界水稻主产区。中国的水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玉米在美洲和亚洲种植较多,美国的产量占世界的一半。
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为 ,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安徽、江苏、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13个省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是粮食销区,宁夏、甘肃等属粮食产销平衡区。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左右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天下黄河富宁夏富在粮食。远在40年前的海原菜园文化遗址的窑穴中就藏有谷子。汉代时宁夏平原出现了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的繁荣景象。隋唐时期,宁夏平原开始种植水稻。宋夏时期, 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明末清初引进种植了马铃薯。进入新世纪,宁夏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每年都在360万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量居西北之首。
图片:菜园文化遗址。平吉堡汉墓中出土的陶仓冥器。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籽粒及禾穗,世界粮食产区分布示意图,中国粮食产区分布示意图,宁夏粮食产区分布图等。]
二、饥饿的记忆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引起的饥荒比比皆是。由于缺粮,在中华大地上一地上演着饥饿大逃亡。饥荒袭来,成千上万的人们背井离乡去逃荒,哀鸿遍野,饿殍满地。近代中国, 民国十八年年馑是国人挥之不去的阴影:1928-1930年,由于旱、蝗、风、雪、雹、水、疫灾并发,致使北方八省发生大饥荒,死亡1300多万人,难民达五千多万,出现了人吃人,狗吃狗的人间悲剧。
新中国成立后,饥饿已渐渐地远离了中国。但当今世界上仍有10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中,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或相关疾病死去。由于干旱等原因,非洲已成为一个饥饿的大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有个国家遭受大旱,,有上百万人被饥
爱粮节粮解说词(精选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