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xx1—2xx0年)二○一一年六月目录一、历史方位 1(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1(二)学校办学的历史经验 4(三)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65(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7二、未来愿景与战略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学校愿景与发展路径 9(三)十年目标 xx(四)基本方略 xx三、行动计划 XX(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行动计划 xx(二)学科卓越行动计划 xx(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 xx(四)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20(五)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22四、保障措施 2423(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24(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程 25(三)支撑能力建设工程 27(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28(五)党旗领航工程 29五、推进与实施 31一、历史方位 1(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1(二)学校办学的历史经验 3(三)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4(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5二、未来愿景与战略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学校愿景与发展路径 6(三)十年目标 7(四)基本方略 9三、行动计划 XX(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行动计划 xx(二)学科卓越行动计划 xx(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 xx(四)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xx(五)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xx四、保障措施 XX(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xx(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程 xx(三)支撑能力建设工程 xx(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xx(五)党旗领航工程 20五、推进与实施 2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xx0-2xx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xx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xx0-2xx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中”的建设目标,结合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制订本规划。一、历史方位十年前,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xx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跻身中国一流大学行列。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迅速崛起并由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十年。到2xx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必然有着与之相应的世界一流大学出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也必然会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华大地崛起。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和历史使命。(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综合分析学校历史经验、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目前,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覆盖2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xx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xx个(涵盖74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1个。有xx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xx名;6个学科群进入ESI世界前1%。,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先后有21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7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批24个国家特色专业、52门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xx个国家级教学团队、xx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积极探索“优才优育”模式、“本硕博统筹培养”模式、“学研产合作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八年制医学专业、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本科教学评估以优秀成绩通过,医学专业率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际认证,机械专业和环境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工程专业认证;实施“一流教学、一流本科”行动计划,创办了启明学院、创新研究院等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实验区;推进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建设,强化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了集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于一体,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机统一的创新体系。目前,学校拥有xx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能源煤炭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