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向世界发出的邀请,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各位来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我是您的导游,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服务,请大家对我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位于泰山之阳,泗水之滨的曲阜,只是一个不到一千平方公里的小城,却被誉为“东方圣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有四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历史上受到皇帝赐封的六位圣人,都与曲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孔子所创建的儒学思想,更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灵魂,来到曲阜,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因为这里深扎着中华民族的根,深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思想渗透于每个东方人的心灵,他“为人以仁、治国以礼、处事中庸、以和为贵”的处世治国之道,直到现在还是我们政治文化的精髓。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门外,城门的北面是被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城门的正上方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8尺。据说,有人称赞孔子的弟子子贡很有学问,子贡听说以后,就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学问只有墙头这么高,人们一看便会看见墙内的一切,而我的老师孔子的这道墙有数仞,不找到它的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之壮观、房舍之精美的”。后人为表达对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缵宗就写了“万仞宫墙”4个字镶在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换上了自己写的“万仞宫墙”4个大字。这就是“万仞宫墙”的来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万仞宫墙,领略一下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吧。金声玉振坊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这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达到绝顶的意思。棂星门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
孔庙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