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育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径分析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育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径分析论文德育工作的地位在教育体系中较低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但往往忽略德育教育,例如许多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学生的德育,但课时少、授课方式落后,只注重形式主义的德育,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以及校园文化、学科渗透、教师示范等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开展,打消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和辅导员是最主要的德育工作者,但因繁重的教学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影响了德育工作质量,使高职院校的德育流于表面、缺乏活力,同时也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德育教育团队。德育工作缺乏整体性多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教育工作者等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是相互独立的,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造成德育资源的浪费,影响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党团活动、辅导员工作等几个重点教育环节并不是紧密联系的,各项教育活动没有按照统一的计划实施,无法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和外部环境。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控能力和纪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思想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受到不良、消极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德育管理难度增强,传统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创新和完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首先,建立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教育工作者、领导等德育合作机制,加强各德育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德育工作融入至学校职能管理、教学、教务等各个领域中,形成德育合力,减少德育资源的浪费。其次,建立完善学生德育工作制度,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例如辅导员德育工作制度、班级例会制度、德育考核评价制度等,运用规范化的制度激励德育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最后,要加强学生信息制度的完善,辅导员定期组织学生心理发展情况调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发展信息,并及时制定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措施。创新德育教育管理模式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三导制”德育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三导制”模式以班级为德育单位,德育工作者主要包括专职辅导员、专业辅导员与学生辅导员,其中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专业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在学习和未来发展问题;学生辅导员协助专业和专职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课外文化活动指导[1],这三方面形成统一的德育工作合力,保持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和工作的同步性,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心理等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积极构建新型德育模式,坚持构建具有校园特色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例如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举行德育主题班会,班会是渗透校园文化和先进思想的主阵地之一,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会活动中,将理想信念、爱校尊师、礼仪诚信、学习劳动等各项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思想融入至德育活动中;常年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校会、主题班

德育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径分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eng1964101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6-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