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12卷) 第2期文学与文化探索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口语报告法的分类及其在语言
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蹇佳君张文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610054]
[摘要] 口语报告法作为认知研究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领域。在
回顾了口语报考法的起源及相关研究后,从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方式上对口语报告法进行了
分类,讨论口语报告法在语言认知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口语报告分类; 语言认知研究; 口语报告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10)02-0050-04
引言一、口语报告法的种类
口语报告法是认知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人类语(一)按报告时间分类
言认知研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口语报告法的前身 Ericsson & Simon按报告时间把口语报告分成
[1]
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Wundt提出的内了同时性口语报告和追述性口语报告。同时性报
告就是让受试者一边完成测试内容,一边报告出自
省法。20世纪初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关注
己的所有心理活动,描述其思考过程而无需解释原
心理意识研究的内省法遭到否定,真正意义上的口
因,思维与口语报告同时进行。同时性报告所提供
语报告已现雏形。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
的短时记忆是独立而可靠的,因为报告的内容与短
口语报告法开始用于问题解决研究和知识加工等研
时记忆中编码的形式一致,思维序列没有发生变化,
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Simon & Newell等人采用是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和贮存。虽然这一过程会减
口语报告法分析人类推理的信息模型,使口语报告缓任务完成的速度,但是并不影响报告内容的可信
法得到进一步的肯定。20世纪70年代末期口语报告度。不足的是由于思维的独特发展模式,口语报告
法逐渐运用到教育心理学,特别是阅读策略研究领内容略显零散而不具连贯性。
域中。Ericsson & Simon出版的《口语报告分析》确追述性报告要求被试在完成任务之后,回忆其
立了口语报告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地位[1]。思考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录音或录像,事后测试者
和受试可以一起通过音像资料来回顾整个测试过
20世纪80年代口语报告法被应用于与语言领域更紧
程。报告开始时间可以在完成任务几小时、几天、
密相关的文学阅读、第二语言习得和翻译过程研究
甚至几周后。但及时性的追述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要
中。目前,口语报告法作为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行为
比延时报告更完整,因为延时报告内容会因受试者
的可靠方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所描述的心理过程被额外加工而变得不准确。延时
鉴于目前关于口语报告的分类有多种观点。本报告还会因遗忘、干扰等原因,而遗漏一些重要细节,
文从报告时间、报告内容和报告方式上对口语报告或受试结合原有经验对思维内容进行推论和补充。
进行分类整理,归纳语言认知研究中对口语报告的(二)按报告内容分类
应用,希望能找出
口语报告法的分类及其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