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目 次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勘测定界一般工作程序 实地调绘 平面控制测量 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 界址点测量 面积计算和汇总 勘测定界图 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附录(资料性附录)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示例) 附录(资料性附录)勘测定界图(样图) 附录(资料性附录)土地勘测定界验收报告 前 言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年批准发布的《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本标准的附录、、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高延利、李万东、扈传荣、杨祝晖、张燕妮、温明炬、张炳志、张阳阳、刘天增参加人员:韩琼、詹长根、朱国雄、何瑞东、胡凯、方思勤、谢玉周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引 言土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勘测定界工作,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由有资格的勘测单位承担。为实施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项目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技术程序等。适用于各类项目用地的勘测定界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年月《土地基本术语》 GB/T 19231—2003《测绘基本术语》 —术语和定义—、—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调绘主要是在野外进行的调查工作,包括遥感影像(航空像片和卫星影像)、地形图的预判读、实地判读,地类检验、补测,勾绘工作草图以及填写外业手簿等工作。转绘主要是指将外业调绘的内容表达在工作底图上,并整饰成图的过程。勘测定界一般工作程序接受委托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须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勘测定界委托书方可开展勘测定界工作。查阅有关文件查阅由用地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批准的施工设计和有关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搜集图件及勘测资料由用地单位搜集辖区内用地管理图、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地形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搜集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现场踏勘、制定技术方案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控制点成果资料,了解项目用地范围附近的各级控制点的标石完好情况和现场的通视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勘测技术方案。对于线形和大型项目用地还应调查了解交通和地理条件。实地调绘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已批准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将其测绘或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现状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核实。勘测定界界标的埋设与测定,测绘界址点的解析坐标。内业计算、编绘勘测定界图、面积量算。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观测记录、计算手薄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由承担勘测定界的单位自检、互检。由有权批准该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权属界线的调绘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