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一、xx苗族自治县概况xx苗族自治县,地处xx省xx边陲,xx支流xx上游,东界xx县,南邻广西的xx县、xx各族自治县,西接xx县、xx侗族自治县,北毗xx市,有“苗疆要区、楚南极边”之称。明初在境内“改土归流”,是全国最早“改土归流”的苗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置县。195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xx县,设置xx苗族自治县,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和邵阳市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开发县、革命老区县、湘西地区开发县。全县总面积xx平方公里,居住着苗、汉、侗、瑶等xx个民族,总人口xx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xx%。全县森林面积xx多万亩,楠竹xx万亩,森林覆盖率为xx%,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和百万亩用材林基地县。境内溪流纵横,水系发达,为资水、xx、渠江、浔江发源地。水能、风能蕴藏量达110多万千瓦。全县13个风电场70万千瓦开发规模已通过专家评审,是xx省最大最好的风电场。十二五期间,xx将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朝着建成xx省生态文化旅游强县、xx省风电第一县、中国南方乳业第一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而奋斗,努力实现“中国梦”xx美丽新篇章。二、xx文化旅游xx特色历史人文积淀醇厚。唐末“飞山蛮”首领杨再思、宋代抗金名将杨再兴、元代苗军统帅杨完者、明朝开国元勋蓝玉、沐英均出自xx;杨姓名将辈出,是“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清溪古民居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吊龙”和“油茶习俗”、“贺郎歌”等列入国家和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风情风俗、红色人文精神与绿色生态文明相得益彰,巫傩文化和苗风苗俗一脉相承。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唱山歌、喝油茶、“庆鼓堂”、“打泥脚”、“挤油尖”等传统习俗流传不衰。生态旅游xx丰富。近年来,白云湖湿地公园成功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票通过国家自然保护区大评委会评审,被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我县已拥有南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等4张“国字号”生态名片。去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十万古田湿地探险《巨藓之谜》节目,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极大关注。境内有山皆绿、无水不清,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在全省104个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排名第4,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县、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和中深刻。红色文化就是这块土地上盛开的奇葩。xx地处湘桂交界,是红军长征过邵阳的第一县。先后有三支红军经过这里,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英雄故事也不断涌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南山“高山红哨”名播全国;1956年,来自全省各地的知识青年为了开发大南山,建设共青城,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南山创业史。xx红色旅游从当初悄然兴起到如今初具规模,已成为我巿重要的旅游品牌。三、xx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思路1、明确目标,打造xx生态文化旅游强县。xx是中国南方的一块净土,是一处天然的生态宝地,生态优势是我县最重要的后发优势。县委、县政府立足对xx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的深入调研和准确把握,明确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与建设“xx文化旅游强县”发展目标,以及“农业围绕文化旅游抓、项目围绕文化旅游上、城镇围绕文化旅游建、三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若干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