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企人力资本发展之路
——产权改革和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
(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刘玉爱)
(学号:98043235)
内容摘要:本文充分肯定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提出国有企业应该把改革的重心放在
产权改革上,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促进企业物质资本产权改革;对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
权的改革,则提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分析我国国企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经验,
以期引导国企进行成功改革和体制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人力资本;企业家;CEO;企业治理结构。
教师点评:本文在强调人力资本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目前国企人力资本的现状
及其发展。文中指出,国企人力资本发展的关键在于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些制度中的
重点之重在于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不只是指狭义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利分
离的制度改革,还意味着把产权分为人力资本产权和物质资本产权,从而赋予了产权改革新
的内容:即承认人力资本价值,营造适合人力资本成长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客观条件,以保
护人力资本产权。本文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家,指出要使企业家地位和权利得到充分肯定,
要促进人力资本产权的改革,必须建立国企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实践中借鉴外国的经
验,创造性地在国企中引入 CEO 的概念。借鉴对 CEO 成长和发展起作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加快我国国企企业家队伍的职业化步伐,以期引导国企进行成功的改革及体制的有效运行。
整个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思路清晰,论据充分,论点把握比较准确,对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
和启示意义。
一、企业家及人力资本理论
近年来,人力资本理论受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美国学者在 20 世纪 90 年代写了一本《智
力资本》,就提出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
资本。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将职业经理与技术创新者共同称为人力资本。i如今国外跨国公司
讨论法人治理结构时,只讨论两个资本,一个是出资人的货币资本,一个是经营这些货币资
本的人力资本,企业是这两种资本的结合。过去经常把企业家、职业经理和技术创新者这些
拥有雄厚人力资本者叫做企业的高级打工者,现在则把他们提高到与出资人同等的地位,这
是一个质的变化。
我国经济学家魏杰曾指出:“人力资本不同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所有的人,人力
资本仅指两种人:即企业家与技术创新者。在中国几乎没有企业家的概念,只有企业经营者
或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确,我国对于作为重要人力资本的企业家的认识和研究较晚,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内报刊几乎见不到“企业家”一词,直到 1999 年 9 月 22 日,党的十
五届四中全会充分肯定了企业家的作用,并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充分强调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建设高素
质的经营管理者,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所以,目前我国的企业领导大部分只能称为经
营者,谈不上合格的、优秀的企业家。
从人力资本理论中可以看到,企业家其作为人力资本的能力,并不是天赋的,而是企业
家本身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等投资的产物。在生产活动中,企业家自觉地运用自己的能力
协调土地、劳动、资本等其它要素,去经营
探讨国企人力资本发展之路——产权改革和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