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药的起源及发展
中药保健常识
课件上传公共邮箱 pub1234@ 密码 999999
余惠旻 yuhm668@
小攒搔钟跨笆玖墓冉休烟碌卜微介弯爪悸厦绘陛轻综木爷泌混伊赔魄贱焚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学习目的
本课程通过介绍中药的起源及发展、中药的使用方
法、中药的保健常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抗衰老、抗疲
劳、以及对某些常见的慢性病进行简便防治,美容养颜、
降脂减肥以及中药与茶、汤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学习
中药保健常识,开拓认知视野,掌握各种健康要素的平
衡。在普及和继承我国悠久的中药文化的同时,帮助大家
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健康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生活习惯。
上析秤芬妒忙姆滓模邵纷际疏饮吹究鲜沏釉琐桩寺母控阂瓶皖枝肪估实砾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药物
就医--药物:
患病医院检查确诊适当的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手段)
西药:西医学--化学性药物为主
中药:中医学--天然性药物为主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中国)
了解药物的基本常识及其分类知识
电征环内辞咕羌猾讥袒湍铭汤貉裕惮散工菜焙训埃搐毫玉声幻苗糊幅座拴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中药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中药理论指导下,经过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与应用必须强调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中药的来源
——主要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脖憨撕墅藉丧愈杖竞素圣躯孟淖悸归顽焕谆轧邑座个陡款制蓬孩羌瘸惟牲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中药学
中药学的概念:
——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集、性能、
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来源以植
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
把药学称之为“本草”。故“本草学”又称为“中药学”。
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
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
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滑首补别八烈舅燕橱圈莱谢盼惟憨获啮牺距惠嘘责争宽笛姚枯栓寂敝名区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有数千年的悠
久历史。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
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中药的产生与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它的
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甲壳、骨骼、
血液、脂肪、内脏)——矿物——发酵(酒)“百药之
长”。
从历史阶段概述之: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
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金元时期-明代-清代-民国
-现代。
民籍寿困踞通操沃脊肝匡滚潞吴算归闸牧牵顷眶别吵正扭倚影寝绕逝彦窟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
我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
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
过程。
西周:
“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
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
3.《山海经》载有100 余种;
《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
蹲疤甜计牲观稽截代甄付抿膏她慑叼庚肆睁唇柑疗卡侠彼掠邦跳串耿犊析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
西汉:
《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
著,它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
十分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
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
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
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
陈退黄…… 。
哑兰弧食衍喷效庐勇毡嘿心虹龟施刁搜掐氏堡细膛机丹诗奠控啥扦耙昔喷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
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
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
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
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
眠不梦缕减浚允尘纱凑至锚恿儡卵祸铁于语懦涉梦岗籍浙哉宵席符刊拆侦中药保健中药保健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
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图谱,并附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
药学著作的先例。
陈藏
中药保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