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观模式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学专业宋应秋)
(学号:98126213)
内容提要:从自身创作经历引发的对创作中的主客观因素的思考。第一部分,从人们感
受的经验和生理学及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主观模式存在的客观性;第二部分,对中西方艺术
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主观模式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现代艺术中的主导作用;第三
部分,结合当代国际和国内艺术的发展进行论述,重点论述了现代艺术中主观模式的现代性;
第四部分,根据论述理清自己创作的思想路线及对今后艺术创作和自身各方面的提高的启
示。
关键词:主观模式
教师点评:从自己创作的切身感受感悟创作心理学的主观性,论点颇有新意,是一篇好
文章。(点评教师:应天齐,教授)
前言
秋高气爽的九月里,我到了安徽黟县这个保存最完整的活着的古村落写生。白天在耀
眼的阳光下,我满眼见着的全是屋子,典雅巧妙的内部结构、古朴精致的装饰木雕和纯朴的
农村老人。但到了夜里,那里人们入睡很早,整个村子格外寂静,山雾升腾起来的时候,当
你再次走在村庄的小道上时,一些都变了,一切都统一在黑色的寂静中了,而在橘黄的灯光
下,我脑海中白天的景象与黑色相重叠,在透着木味儿的黑色中,古人们的生活真真幻幻的
展现着,形成了我现在所要表现的画面。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感受,而别人也
看见同样的景色,却画出了截然不同的画。
美术作品的风格是使其成为艺术的根本。马克思引用布封的格言---“风格即人”。但
美术界的平庸之辈却以“劳动模范”的风度,汗颜于描摹自然物象,结果被尊为画匠而划在
艺术的门外。
那么,美术创作应该注意什么?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取决于什么?
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得明确主观模式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一主观模式的存在
自我们呀呀学语时,我们便会用笔在纸上胡乱的涂鸦;但当我们知道了谁是爸爸谁是妈
妈,知道了花和树的不同,知道了盆和方桌的不同之后,我们就会用规则的形状来表达我们
的想法,亦如原始人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把物象用线、块面表现在山顶墙壁上;当我们
读书了,学会了各种绘画技巧之后,我们便用已有的思维模式和学会的绘画语言等形式模式
来组织画面。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求创作者注入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
情感、意象、心境和愿望等,并依据自己独有视觉表达模式,通过特定的媒介物表达出来。
从创作者认识的形成上来看,创作者对物象的认识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映,是人对物象
原始再现的抽象,原始物象中的整体性的视觉特性的优越性,形成了对事物认识和视觉感受
的抽象后的框架模式,并让人对物象进行归类,形成一整套的固定模式。70 年代,二阶控
制论的学者们通过对神经网络的研究,发现人对世界的知觉并不是一个外界信息传入大脑的
一个单向过程,而是同人对世界的反应有直接关系的。所谓真实的视觉形象,实为一个封闭
的多层次的神经网络环路对外来信息加工的结果,控制论的学者把这个真实的视觉形象作为
这个封闭的神经网络上的本徵态。他不等于外部信息的输入,它是主观的真实,代表人的意
向性的感受是经过人逐步积累选择而形成的主观模式加工后的产物。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
认识论,也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主观模
浅谈主观模式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