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理事件:“叫魂”.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心理事件:“叫魂”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里,至今还有一个习俗,当不懂事的孩子受到意外惊吓,例如在户外被狗其它东西惊吓了之后,大人一般会在晚上,来到孩子白天受惊吓的地方,一面喊着孩子的名字,叫他不要怕,并跟着喊:“回来吧,回来吧!”有时还烧一些纸钱,以祭天地。更有甚者,还会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孩子“收吓”,即在睡熟后的孩子的脸上,凌空画一些辟邪的符,且口中念念有词,目的也在于使魂回来。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么科学根据,还有待于我们认真研究,但这是多年传下来的惯例,却无容置疑。对于“叫魂”、“收吓”的做法,很多人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迷信活动,一无是处。但真是这么简单吗?可以这么说,“叫魂”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一是通过“叫魂”这件事,在大人方面,体现了对孩子的一片关怀之情。孩子受惊吓后,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会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几天,孩子自然会好。假如“魂”真掉了,又岂是你叫的回来的?在孩子方面,他或她就会想,我家里人是很喜欢我,关心我的,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逐渐会忘却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惊吓之后,大人不闻不问,甚至呵斥之,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深深受到伤害,并认为大人讨厌他,从而会对父母或其他家人产生仇视,所以“叫魂”能使孩子更热爱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间就能建立起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二是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叫魂”,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儿时期受到的心理创伤,如果当时没有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影响他的人格健康发展,这种创伤的影响会潜伏在他内心深处,可能导致成为日后神经症疾病的根源,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清楚,孩子和大人在认识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创伤并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评判,并非以成年人的体验为标准的,而是从儿童眼里看的,是幼儿的自我评价,有些事在我们成年人来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儿眼中却非同寻常。就如上例,被狗吓了一跳,对大人来说,根本不会当一回事,在小孩心里,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但是病理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年经验对人的个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响。当前疾病症状及其形成都可以归因于过去甚至可追溯到幼年时期。幼年的创伤经验若当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被潜抑到无

心理事件:“叫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172 KB
  • 时间2019-06-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