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理重点总结.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各种物质转运形式,①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的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跨细胞膜的转运过程,如02和CO2等进出细胞膜的。②易化扩散:脂溶性差的或不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中的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方式,如№的通道转运和葡萄糖转运体的跨膜转运,③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直接耗能或 接耗能的过程,将某种分子或离子逆化学浓度差或电梯度差的转运,如№·K泵转运和Na葡萄糖同向转运,④出胞和入胞:大分子颗粒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或从细胞中排出的人胞和出胞转运,如递质的释放和吞噬细菌过程。试述Na+-K+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Na+-K+泵也称Na+-K+依赖式ATP酶,具有酶的特性,+-K+泵的作用主要是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为:①建立胞内高K+和胞外高Na+的势能贮备成为兴奋性的基础,得以表现出各种生物电现象也可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利用;②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必需条件;③阻止Na+和相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防止细胞肿胀,维持正常形态。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的主要机制。静息电位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其形成原因是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及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细胞内K+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Cl-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细胞膜只对K+有相对较高的通透性,K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子不能透出细胞,于是K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外正内负的状态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K+外移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K+的外移(正负电荷互相吸引,而相同方向电荷则互相排斥),最后达到一种促进K+外移的力量(因浓度差)和阻碍K+外移的力量(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时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实际上相当于(或接近于)安静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各部分产生的原理。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快速大量Na+内流形成的,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锋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在复极后K+通道还可开放一段时间)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从膜内出去3个Na+时,从膜外进入2个K+)简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过程或原理。神经末梢兴奋,使接头前膜电压门控Ca2+的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接头前膜,使ACh递质小泡位移与接头前膜融合、胞裂外排,ACh通过接头间隙弥散至接头后膜。ACh与中板膜上的的N-ACh受体结合,引起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出现Na+内流和K外流,以Na内流为主产生终板电位,终板膜和邻近肌膜产生局部电流使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后肌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大量开放,Na+内流,肌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完成了兴奋的传递。简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理心室肌动作电位分0期、1期、2期、3期、4期共五个时期。0期(去极化过程):是指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的-90mV迅速上升到约+30mV时,使极化状态消除并发生极化倒转,形成动作电位的开支。1期(快速复极初

生理重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