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读书体会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混凝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之前我对混凝土完全不了解,提到混凝土就会想到建筑工地上的钢筋混凝土,原本以为混凝土很简单没有多少可研究的东西,看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对混凝土的认识有多浅薄,看上去简单的东西研究起来却如此复杂,不是所有的混凝土都是简单的水泥里加点水加点石子钢筋就能满足要求的,更不是只要强度达到要求的混凝土就可以用。。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便宜、易得,容易制得各种混凝土构件。按强度重量比划分可分为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和重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可分为低强混凝土、中强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度。微结构-性能关系作为现代材料科学的核心在混凝土研究上也十分重要,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微结构适当的变化得到改进。混凝土的微结构独特之处可概括为:首先,粗骨料颗粒附近小范围存在界面过渡区,且比骨料水泥浆体薄弱。其次,两个相本体也是多相。第三,混凝土微结构不是材料固有特性随时间、温度、湿度变化。骨料的强度最高但不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水化水泥浆体微结构中各个相的分布不均其中最薄弱处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水泥浆体中的固相分为四种分别是水化硅酸钙、氢氧化钙、硫铝酸钙水化物和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水泥浆体里的孔可分为水化硅酸钙中的层间孔、毛细孔、气孔。水泥浆体中的水分为毛细孔水、吸附水、层间水、化学结合水。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是过渡区是强度的限制相。(1)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其抵抗外力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它决定了混凝土的许多其他性质并可由强度数据推导。基体中含有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孔隙并在界面过渡区存在微裂缝,混凝土的强度和孔隙率成反比关系。此外强度与水灰比符合Abrams水灰比定则。通常情况下引气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但在水泥用量很少的混凝土中引气又有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不同品种的水泥水化快慢不同同样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中骨料的强度最大对强度的影响小但是骨料的粒径、形状、表面结构、级配和矿物成分均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其中提高骨料粒径对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有不利影响对低强和高水灰比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不大。混凝土制备中拌合水中杂质过量不仅会影响强度还会影响凝结时间、出现盐霜并会腐蚀钢筋和预应力钢筋。添加外加剂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养护龄期对强度影响不利,但在潮湿养护条件下养护龄期对强度有有利影响。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表现不同,在受单轴压缩时应力-应变曲线在最终强度30%左右以前表现为线弹性行为,应力水平为75%时称为临界应力,超过临界应力时混凝土的开裂取决于持荷时间,持续加荷作用下混凝土的微裂缝逐渐开展,在比正常实验室瞬间或短期荷载应力低的情况下破裂。混凝土的双轴抗压强度可以比单轴强度高27%双轴等压应力作用下,强度提高16%左右,双轴压-拉作用下,抗压强度随压力增大几乎直线减小。(2)尺寸稳定性混凝土承受荷载时会呈现弹性和非弹性应变,干燥或冷却时呈现收缩应变。当受到约束时收缩应变将导致复杂应力模式,常引起混凝土开裂。当弹性材料的收缩应变被完全约束时,产生弹性拉应力的大小等于应变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的乘机。混凝土在约束状态下,干缩应变诱发的弹性拉应力和粘弹性行为带来的应力松弛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大多数结构变形和开裂的
《混凝土》读书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