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古美德,倡树文明新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千古美德,倡树文明新风》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经历了兴盛与衰微、辉煌与悲怆……却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原因固然很多,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令人振奋的精神,就难以挺立于世界之林,而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又会熔铸成高尚的美德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自觉传承民族美德,而且,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发展,在上下五千年的漫漫求索中,孕育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爱国奉献为例,自古至今,中国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像岳飞抗敌、文天祥宁死不屈,像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海上抗日,钱学森回国搞“两弹一星”等等,多少仁人志士,往往置个人的祸福,甚至生死存亡于不顾,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爱国奉献的精神,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美德的传承,成就了我们民族的辉煌。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精神和道德作为支撑,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才能够屡经挫折而又百折不挠,从而不断赢得新的复兴。可以说,没有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民族美德是我们民族,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成长和生活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实力和社会文明获得了极大发展,但是,一些不辨善恶、不知荣辱的人和现象,比如:无良奸商的毒食品、毒工厂,麻木不仁的见死不救,恩将仇报的“救人反被讹”等极端事件频频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念。很多人因此而疑惑、愤怒:“人们的素质降低了?还是社会文明消失了?”因此,重建道德价值坐标,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为了提升全民道德素质,为改革和建设凝聚正能量,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我们身边,无数诚实劳动的普通百姓,无数谨守道德规范的“沉默者”,无数为了人民利益而甘于奉献的“坚守者”,在默默的践行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2014年除夕夜,一家服装店突发大火,郑春光奋不顾身扑救大火,英勇牺牲;粮油店被拆迁,店老板任庆河没“跑路”,还守在老店门前等顾客;不顾个人安危跃入黄河,救出了三名落水者的邢二朋;98岁坚持出诊、一心为患者着想的胡佩兰……他们的勇敢使我赞叹,他们的真诚使我感动!他们来自乡间田野,从事着最基层的工作,像小草一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对道义的守护、对美德的追崇,温暖人间。他们,是传递真善美的使者,是时代文明的先
传承千古美德 倡树文明新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