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接缝的处理方法后浇带接缝的处理? (1)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2)钢筋是保持原状还是断开,这要由后浇带的类型来决定。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梁板结构的板筋应断开,但梁筋贯通,若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将受到较大制约,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3)后浇带砼浇筑,一般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砼的强度至少同原浇筑砼相同或提高一个级别。(4)施工质量控制,后浇带的连接形式必须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支模必须用堵头板或钢筋网,接缝接口形式在板上装凸条。浇筑砼前对缝内要认真清理、剔凿、冲刷,移位的钢筋要复位,砼一定要振捣密实,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应认真处理,提高其自身防水能力。1)后浇带处第一次浇筑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顶部覆盖,围栏保护,防止缝内进入垃圾、钢筋污染、踩踏变形,给清理带来困难。(5)后浇带两侧的梁板与未补浇砼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所以在未补浇前两侧模板支撑不能拆除,在后浇带浇筑后砼强度达85%以上一同拆除,砼浇筑后注意保护,观察记录,及时养护。综上所述 1、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4、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断开。筏板基础底板及基础底板梁受力钢筋必须贯通。受力主筋宜采用焊接连接。 5、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6、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7、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8、浇筑结构
后浇带接缝的处理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