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在肺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张宏都方莹于鹏飞艾小红
【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低下患者胸腔镜手术适应指征及术前术后处理。方法本文从2002年4月—2010年4月期间239例胸腔镜手术中,筛选出7例肺功能低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合并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合并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合并中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本组病例在胸腔镜下1例行肺叶切除,3例行肺楔形切除,3例行胸膜活检胸膜固定术。结果本组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除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1)电视胸腔镜手术因其具有对呼吸循环影响相对较小的特点,使以往因肺功能低下而不宜开胸手术的患者得到了手术确诊及治疗机会;(2)不同类型疾病胸腔镜手术对肺功能指标要求不相一致,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手术方式确定相应的肺功能指标;(3)对肺功能低下患者术后早期呼吸支持治疗,可明显减少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4)对肺功能低下患者应强调术前肺功能训练、术后呼吸道管理及镇痛治疗。
【关键词】胸腔镜;肺功能低下;手术指征
随着胸部外科及麻醉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胸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使以往因肺功能低下而不适于手术的患者获得了确诊或手术机会。本文从2002年4月—2010年4月期间239例胸腔镜手术中,筛选出7例肺功能低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功能低下患者胸腔镜手术适应指征及术前术后处理。
1资料与方法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56~75岁,中位年龄63岁。病种、术前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屏气试验、呼吸支持时间见表1。表1患者病种、术前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屏气试验、呼吸支持时间病种术前肺功能指标
本组病例术前均行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检查、屏气试验。术前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术中所有患者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静吸复合全麻,健侧卧位,常规于腋中线第6、7肋间置入胸腔镜套管,分别于腋前线第4、5肋间,腋后线第5、6肋间置入操作套管,。VATS辅助小切口长约5~8cm。本组其中3例合并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合并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合并中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本组1例行肺叶切除,3例行肺楔形切除,3例行胸膜活检胸膜固定术。术后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其中5例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模式SIMV。
2结果
本组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本组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3讨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因其具有对呼吸循环相对影响较小的特点,使以往因肺功能低下不能耐受常规开胸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手术确诊及治疗的机会。
有作者认为:下属各点是肺功能不良的表现,不宜行肺手术[1]。(1)FEV1<2000ml或最大通气量MVV<50%,不宜行全肺切除。(2)FEV1<1500ml,MVV<30%,不宜肺叶切除。FEV1在预计在35%~70%之间(~),为轻度到中度的肺功能损害,能耐受何种肺手术需进一步测定和判断。本组7例均存在中度以上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其基础病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例,Ⅱ期矽肺2例,常规开胸手术存在相对手术禁忌证。胸腔镜手术因具有
胸腔镜手术在肺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