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蒙诺夫《蜡烛》.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蜡烛西蒙诺夫一、,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蜡烛”的深层含义。。二、检测预习1、拂晓耸立地窖匍匐精疲力竭鞠躬肃穆瓦砾腋窝颤巍巍2、文学常识通讯:记叙文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3、作者简介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三、初读感知内容请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或概括本文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历史的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六十年后的今天,回首二战的历史,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二战风云南京大屠杀二战风云二战(西西里登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盟军登陆抢占海滩诺曼底登陆喀秋莎火箭炮猛烈发射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课文背景贝尔格莱德战役

西蒙诺夫《蜡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5.64 MB
  • 时间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