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方】伤寒杂病论背诵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伤寒杂病论
汉张仲景
目录
伤寒论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5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7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1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1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1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2
金匮要略 16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6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7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8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18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9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9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20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21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21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1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22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24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5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26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27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28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29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29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29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0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30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

【经方】伤寒杂病论背诵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