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管理助力学校发展-校长管理论文积分制管理助力学校发展 韦立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德州市教育局自2010年始,分“三步”走,开展“向师德寻找教育力量”的活动,让全体学校获益,广大教师成长,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正是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让“积分制”成为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把评师德变为实实在在地做师德,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五年的实践证明,“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符合我校现状,有助办学实践,展现了其独特魅力,体现了其重要价值,真正达到了激发人、凝聚人、发展人、成就人的目的,实现了教师道德、专业能力与教学业绩的同步发展,学校办学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一、积分制的产生的背景2010年10月,我校开始进行教师成长积分制的研究,其目的,一是为了解决当时教师颇为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二是想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卡底线———规范教师行为维护教育秩序需要积分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拉起了“体罚”“有偿家教”等师德“红线”,敢于触碰者越来越少。但“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制约学校与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统计显示,小学教师大部分在从教十年到十五年之间,即进入职业倦怠期。业务相对成熟,使这些教师缺少了内在进取的需求;评聘更高职称希望渺茫,让他们没有了现实利益的驱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玩忽职守,绩效低下、小病大养的现象会在学校出现。如果不加干预,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但不利于学校发展,离社会对教育、对教师的期待也相去甚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有固有的弱点,仅靠自律靠觉悟难以克服,靠学习和教育也无法彻底改变。任何个人行为,一旦脱离制度的约束,便没有真正的进步可言。《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办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为教师的职业行为设置一道“底线”。我们面向全体教师,把“丑话”说在前头,不管你是哪一级教学能手,也不管你曾获得多高的荣誉,对当下的工作来讲,都属于“过去式”。每学年,每位教师都站在同一起点,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积分,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不劳不得,学年末积分达不到60分,视为年度考评不达标,直接记入本人档案,依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可以说,我校的积分制在实施之初,具有强烈的限制性和制约性,目的是让教师消除懒散自满情绪,把“职业倦怠”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举旗子———搭建成长舞台营造进取态势需要积分制近年来,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我们学校为例,从2010年至2015年,有53名高素质的青年教师融入。至此,我校156名教职工中35岁以下教师达到79人,其中绝大部分为985、211或重点师范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研究生学历的有18人。对这些青年教师而言,入职不是终点,他们有人生的理想、创业的激情,可当面对环境变化以及角色转换等问题时,会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不自信,对前进方向与目标感到模糊;不知道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当下的工作、定位自己的职业生
积分制管理助力学校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