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探究.docx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探究摘要: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指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意义,根据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具有民俗民风多样性、乡村性、原生性、平民性和参与性的特点,提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型、务农参与型、民俗风情与节庆型的开发模式。关键词:瑶族地区;乡村旅游;意义;开发;模式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3-0081-04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增加少数民族的收入,繁荣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南岭瑶族地区因地处湘桂粤交界的山区,受交通、观念、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较落后,但是也因地处偏僻之地,民俗文化得以保存完好,生态环境颇佳,具有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和强烈的旅游吸引力,根据当地情况适时开发休闲观光型、务农参与型、民俗风情型的乡村旅游能充分利用资源帮助当地瑶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促进南岭瑶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狭义的乡村旅游主要是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这是目前包括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在内广为接受的定义[1]。广义的乡村旅游还包括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狭义的乡村旅游。、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民族地区大部分都是“老、少、边、山、穷”的代言词,经济相对落后,但是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极其丰厚[2]。实践经验表明,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能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增加少数民族村民收入,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把当地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扩展农业生产的经营范围和功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使都市旅游者把先进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乡村,增强民族地区村民市场经济观念,改变落后的生活习俗,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当地居民根据市场需求有意识的深度挖掘民族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加以保护,形成新的旅游吸引物,形成文化开发、保护、发展的良性循环。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通过旅游活动的发展唤醒当地村民对传统乡村景观、文化和环境和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村民身体力行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南岭瑶族地区区域的现状瑶族是居住在我国南方举世闻名的一个山地民族,南岭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地,俗称“岭南无山不有瑶”,分布居住着占瑶族总人口50%的瑶民,有着古老悠绵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南岭瑶族地区是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的一个学术构想,最后确认的范围包括湖南的江华、江永,广西的富川、恭城、贺县、钟山,广东的连山、连南、连州、乳源等湘粤桂三省十县市[3]。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南岭瑶族地区大部分居住在山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虽然当地资源禀赋丰富,特色鲜明,但是受
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