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间奇葩”古德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间奇葩”古德寺-旅游管理“人间奇葩”古德寺 文/雷虎图/阮传菊/梅涛古德寺是中国佛教中的一枝“奇葩”:身为佛教寺庙,却拥有哥特式教堂的尖顶;为汉传大乘佛教丛林,建筑间却布满狮头、金翅鸟等小乘佛教教义符号;圆通宝殿顶上的佛塔排列竟与道教北斗九星、七显二隐暗合……古德寺佛、道、基督三教符号共存一处,开中国寺庙千年未有之格局,更带着近代洋务运动与西方殖民共同留下的烙印。一座千姿百态的城市,值得留恋驻足的地方固然很多,却也总有令人一见难忘的特殊风景。地处武汉汉口老城的古德寺,深掩于小巷当中,又被参差错落的楼房遮挡,然而看见它的一刻,就如同拂去眼前飞花,又看到一树繁花般让人吃惊。它站在那里百余年了,它十足的古典,却又十足的前卫,十足的耐人寻味。政治漩涡中的山寺茅蓬由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的万谦教授带领,我们走进汉口黄浦路上的一条小巷,巷子不能通车辆,只可容自行车和行人穿过,小贩们抑扬顿挫的叫卖声让老巷充满了生机。行过百步又出现一个三岔巷,巷口现出被遮挡了一扇的黑漆大门——古德寺“山门”。门上的漆已经开始剥落,看来这门有些年岁了;大门的角落边结满了蜘蛛网,看来这门已经很久没开过了。门上直接用白漆写着一则通告:此门关闭,请走工农兵路大门。万教授示意我们退后,随着他手所指,我们看到了大门全貌:椭圆形的门廊两边各立着两根高耸的尖塔装饰,就如同持矛的门卫。尖塔后面的墙壁上刻着几个楷体黑字:古德寺,黎元洪题。“你有没有发现,古德寺的寺名,是竖着写的。在中国古代,只有天子御赐的匾额,才能竖写。”万谦指着匾额,讲起它的一段来历:清光绪三年(1877年),汉口黄埔路的后湖附近乃一片泽野之地,有位法号为隆希的游方僧人决定在此一带结庐修行,于是兴建起一座小庙,因寺庙十分简陋,隆希法师称其为“古德茅蓬”。小小一间古德茅蓬本是佛家道场,却在肇建三十多年后,被卷入一场政治漩涡当中。1911年辛亥起义爆发,起义之初战事发生在武昌城,随后几天,战火烧过长江,迅速蔓延至汉口然后是汉阳,在这两大城镇的多处地点展开长达四十一天的战斗。北洋军与革命军在汉口北郊激战,战火燃向了古德茅蓬,寺院周围成为阳夏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新主持昌宏法师率领僧众冒着枪林弹雨对起义军展开战地救护,又收了革命军遗体一千多具,葬于圆通宝殿后面的菜园中,同时收容了大量革命军遗孤在寺庙中扶养。这位昌宏法师原为汉阳归元寺副主持,在归元寺的罗汉堂中有以其为原型塑造的阿氏多尊者,梵语里阿氏多意为“不可被击败的人”。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带领一行随员去往古德寺后院菜地,他久久伫立,满脸肃穆。古德寺因为于革命军有功而受到了民国政府的礼遇——从一个简陋的茅蓬上升为民国的“共和首寺”。1914年,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亲笔题书,将“古德茅蓬”正式更名为“古德寺”。自古以来竖写匾额是皇家寺庙的专利,而古德寺也获得了这一殊荣。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寺,为了要与这份荣誉相称,开始在民国政府支持下大兴土木。旧庙如陈,新寺奠基。最终,由一个只有几间茅蓬的小庙,成长为占地面积超过3万多平米,生出许多巧思别具的殿堂房舍,那一场兴建也是前无古人,古德寺香火也日比一日兴盛。原汉口镇内当年还有圆照寺、九莲寺等,但均不存,古德寺跻身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首的名刹。说到这里,万谦教授忽然又一阵唏嘘。文革期间,“共和首寺”之名很快就从皇马褂变成了烫手山芋:古

“人间奇葩”古德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160 KB
  • 时间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