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正反馈机理与艺术品市场
特殊性分析
口倪云虎朱六一
[摘要] 一般正反馈原理虽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未能广泛有效地解释经济现实。专业化分工理论和复制机理阐明了供
给方报酬递增的内在机理,导致供给曲线下倾;网络效应和成瘫性消费行为带来需求方报酬递增研究,引起了长期和
社会的需求曲线上扬,由此推导出的局部正反债原理有助于将正反债思想运用于解释现实中的无形商品世界。
[关键词] 报酬递增;供需曲线;局部正反债;艺术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研13 .58 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一50 24 (20 07 )04 一加92 一。
[作者简介] 倪云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网络经济理论;
朱六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贾易学。(浙江杭州31 00 27 )
报酬递增思想最早出现于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而当马歇尔把经济学
的注意力引向资源配置和市场价格有效性之后,报酬递增思想一直不为主流经济学所正
视,直到19 28 年阿林·杨格在其经典论文《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中重新发现斯密定理
后,报酬递增问题的研究才逐步成为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有了新增长理
论、新贸易理论、新产业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经济分支的发展。布莱恩·阿瑟等
主张正反馈的学者采用了80 多年以前数学家逐步发展的非线性随机过程理论,为正反
馈学说构筑了一个复杂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
其高深的数理内涵没有被广泛而有效地用于解释现实现象,即使在阿瑟认为可以而且只
能用正反馈机理来解释的无形商品经济,人们用一般正反馈理论解释经济现象时也感到
费力。因此,我们遵循经济学经典的从供给方、需求方再到市场均衡的分析思路,推导出
局部正反馈原理,并通过运用该原理对艺术品市场的分析显现和证明该原理对无形商品
世界的强大解释力。
一、局部正反馈原理的推导
1 . 供给方的报酬递增和供给曲线的下倾
供给方报酬递增的研究在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中就早已有之。斯密用
专业化分工理论解释了经济增长,其基本的逻辑是,分工带来的专业化导致技术进步,从
而产生报酬递增,而进一步的分工依赖于市场范围的扩大。这种因果积累的过程体现了
生产中的报酬递增机制。而在新古典框架下,企业被看作黑箱,内部的创新、技术变化以
及分工都被忽略,马歇尔在对产业集群研究中用静态均衡分析来处理动态的报酬递增,
提出内外部规模经济概念,让人们一度把报酬递增归因为规模经济。由于新古典长期占
据主流经济学地位,分工论也一直为人所忽视。直至杨格认识到分工和市场的自我循环
令局部正反债机理与艺术品市场特殊性分析
相互促进的报酬递增机制,将斯密定理动态化,人们才又把网络效应》(《ne tw orx ext em petition 那ti-
视线转回到对报酬递增源泉的思考上来。而以杨小凯为代 bil itr 》) 中把基于交互作用的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外部性、
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和其他数学规间接外部性和由理性预期带来三种。布莱恩·阿瑟进一步
划方法将古典分工论数理化,带来了专业化分工理论的真通过多重均衡、
局部正反馈机理与艺术品市场特殊性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