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从语言交际的基本理论入手,具体生动地介绍了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的运用艺术、技法、技巧、注意事项,并汇集了大量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此书对从事语言教学工作的同志、公关人员和广大有志于提高口才、语言艺术的青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著作。前言这本《语言交际的艺术》,是我继《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后编撰的又一本语言学教材,因为强调“交际”,所以突出了知识性与实用性。全书共九章,前三章讲语言交际学的一般理论,最后一章讲交际主体的形象与风度,第四——第八章为全书的重点,具体谈了口语、体态语、书面语的交际艺术。这一安排,是受了陈望道先生的启示的。他说:“语言的更广义,又是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这三种。”(《修辞学发凡》第20页)掌握了这三种语言形式的运用技巧,就等于掌握了全部语言交际学的要义。本书的写作,得到了应祥烈、许京生、周正等同志的许多帮助。另外,在编撰过程中参考的有关著作和文章,在书中均未一一注明,在此向以上同志及有关方面深致谢意。周靖1994年11月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第一章语言交际学概说交际是人类社会成员及组织之间的往来与应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任何人总是离不开交际的,就是说必须有人际关系。这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如组织生产,协调活动,表达情感等等。要交际,就需要有交际工具,语言就是交际的重要工具。人类社会离开交际是不行的,因此离开了交际的主要工具即语言则是不堪设想的。交际也是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赵鑫珊在《哲学与当代世屏》一书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一个人站在荒凉、空旷、寂静的大峡谷中,他就会忍不住大声呼唤:“喂,有人吗?”但是,除了回音之外,听不到任何回答,“这时,一种不寒而栗的孤独感便会猛袭心头。”“在当代世界,孤独感是一个极重要的哲学概念,因为它涉及到现代人的根本处境。”这就是说,“怕孤独”已上升到哲学层次,成为人生的一种趋避。再举一个例子: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高价雇几名大学生,把他们分别关在黑屋子里,在保证吃、喝、住等条件都很好的前提下,让他们与外界断绝一切来往,包括语言交流,如不让听广播、看电视,不让看报刊书籍,以便在这种情况下来观察他们的心理状况和表现。实验结果是所有的人都未等到规定时间就放弃实验,跑了出来,他们说那滋味非常难受,精神上忍受不了。这表明个体也需要交际,尤其需要语言交谈。哑巴不能和正常的人交流思想是很难受的,有时一面比划,一面哇哇乱喊。当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的老年人雇人专门每天到自己家与自己交谈,听他们“侃大山”。我国有些留美学生以此作为课余的一种打工形式。可见交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也就是说人无论是群体活动还是个体生存,都离不开交际,而交际最基本的、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就是语言——这里说的语言,是指能充当信息载体的工具,是广义的语言。第一节语言交际学的含义、任务和特性一、语言交际学的含义语言交际学是研究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交际中的语言现象,包括体态语言交际、口头语言交际和书面语言交际。理解这个定义主要掌握下面两点:(一)研究如何运用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语言交际是平凡的,它像人人都离不开吃饭、穿衣一样。可是语言交际又是奇妙的,语言表达的好坏其效果大不相同。比如说,刘心武在《交叉立体桥》一文中,写到一位“颇有名气却不懂人情世故”的剧作家,看见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的女儿时,对她的父母发出这样的感叹:“小芸看上去像有三十多岁了,真快呀,记得我头一回来你们家的时候,她才这么高,像朵花似的⋯⋯”这句话刚一脱口,就让小芸的父母感到不高兴。问题出在哪里?是语句不通,还是用词不当?都不是。就这句话本身来说,是符合现代汉语结构的,表达的内容也是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阐述的情况也是符合实际的。但是,不懂得环境的限制(当着一家人说),不了解听者的心理(是“大女”),结果发出的信息,却违背自己要向小芸的父母表示善意、友好的愿望。这位剧作家,不理解一位未出嫁的姑娘,长相不如过去,做父母的是不喜欢别人当面点破的,尤其是当着女孩子的面。难怪小芸的父母听后不高兴了。如果这话不是当着小芸父母的面说,而是对小芸的邻居说,或者谈论的对象不是一位尚未出嫁的姑娘,而是一位当锻工的小伙子(说他小时候像姑娘,像朵花,长大了像一座铁塔),其效果就不会这样糟了。可见,语言交际的效果,会因语言表达的恰当与否大不一样。语言交际的效果好坏,单从现代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句子含义上分析原因是不得要领的,只有结合对象(接受者)、场合(时代、环境)等等复杂因素来分析,才能把话说得恰当,取得好的交际效果。(二)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交际学不是只罗列语言交际现象,不是只谈语言表层的问题,而是要探求交际语言的深层奥秘,并揭示其中的规律,因此,它是一门
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