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docx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每日晨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儿童去医院就诊;同时做好缺课儿童病因追查。晨检结果报告卫生室。、发现患病儿童,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儿童不接触其他任何学生,痊愈两周后上课。、立即对患病学生接触过的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每天早晚校舍通风或消毒半小时。、上一堂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熟知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不接触患病儿童。、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均需要立即洗手。洗手时肥皂液或洗手液在手上保持 6秒钟以上。、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9、在幼儿园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 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每天用消毒液对幼儿园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个儿童带给家长一张宣传单,带回家读给其家长听,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在流行季节避免儿童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员:幼儿园手足口病晨检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儿童晨检、因病缺勤病追查与登记制度,坚持每天进行晨检指定工作认真负责、负责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园医、 卫生保健老师具体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晨检的技术检查指导、 疫情报告工作, 对儿童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负责指导儿童的健康晨检工作,及时全面掌握儿童健康状况。1、晨检时间:班主任要在每天第一节课前 5—10分钟完成儿童的晨检,同时记录,当日上午10:00前报告校信息员。、晨检内容:晨检发现一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仅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时,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带领其医院诊治。当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手足口病病例时,要及时报告区疾控中心。当在同一宿舍或者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发热、皮疹等)时,应当在 24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记录:幼儿园对因病缺勤的儿童,要进行病因追查和记录。对符合晨检标准或医院已诊断为手足口病的,要列入晨检病等记报告表。附6:手足口病消毒制度预防手足口病( EV71感染)常用消毒方法1、灭蚊蝇:可用 5%氯氰菊酯(奋斗呐)、 %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2、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3、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4、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5、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6、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7、人畜粪便:可采用高温堆肥等方式无害化处理;也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8、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9、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10、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200毫升平方米;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1、卫生保健制度1、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幼儿所、幼儿园保健制度》和省、市、区有关卫生保健制度。2、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注意饮食卫生,两餐间隔不少于3小时;每日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3、每学期全面体检一次,每2个月测量身高、体重一次,每学期测视力一次,对弱视幼儿每2个月测查一次;每学期验血色素一次;每个月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建立幼儿健康档案登记、统计制度。4、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发现疾病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5、新生入园和新工作人员到岗均要先做体检,以后半年验血复查一次,发现肝炎和其它传染病立即离园隔离和治疗。6、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工作。7、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每周制定食谱,定期计算营养摄取量,每月召开膳食委员会。8、每天保证供应充足的温度适中的开水,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醒幼儿饮水,培养幼儿自觉饮水的习惯。9、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幼儿每天大便一次。10、建立体弱幼儿档案,定期对体弱儿进行检查和分析,提出保健措施。11、夏季注意为幼儿抹汗、换衣、洗澡、洗头、洗脚;冬季注意为幼儿防寒。12、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行、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