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七宗罪”
(Seven Sins of The Pure Dollar Standard and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8月17日在人民大学“欧元走向何方--动荡中的欧元和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以及9月6日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Reinventing Bretton Woods mittee)IEE)联合于北京举办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麦金龙教授几次对我说:你的总结太棒了,不过我想给你的题目加一个词deadly, 应该是Seven Deadly Sins of the Pure Dollar Standard and Floating Exchange Rates。法国前财长Edmond Alphandery说:这是我读到的关于美元本位制最好的总结之一。蒙代尔说:你应该把每一宗罪都写成一篇文章!《The Euro: The Politics of New Global Currency》一书的作者、并不支持欧元和固定汇率的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主席David Marsh说:我并不完全同意你的七宗罪,不过你提出的问题,每一个深入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人都必须要回答。
以下是全文:
1968年,后来成为法国总统和欧元战略家的吉斯卡尔德斯坦,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表一篇重要演讲。他说:“简而言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对世界整体经济和各国经济,皆有异常深刻之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各国经济之影响程度,远远超过所有国内经济政策,美国亦不例外。”
历史证明,德斯坦的论断确实有先见之明。过去40多年人类经济所发生的许多最重要的深刻变革,无一不与国际货币体系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对过去40年国际货币体系之演变没有深入认识,就不可能理解人类经济
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就不可能理解推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有多么重要,就不可能理解推进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有多么紧迫。
本文将过去40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对人类经济的深刻影响,概括为“七宗罪”。(1)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2)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3)急剧下降的经济增长;(4)不断恶化的全球失衡;(5)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推动的金融自由化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6)美元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不断强化;(7)纯粹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和不公正性,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皆经历了反复的“资产泡沫—泡沫破灭周期”,全球经济总体呈现严重的泡沫化趋向。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是纯粹美元本位制,即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之发行完全没有外部约束(欧元诞生之后亦是如此);另一个是全球主要货币之间实施浮动利率,尤其是美元、欧元和日元之间汇率持续动荡。
纯粹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源自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史无前例的重大变化。1970年代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之增长受到外部约束,不可能任意扩张,譬如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受制于金
属储藏量和冶炼技术。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汇率长期固定,汇率动荡和外汇交易只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交响曲中微不足道的小插曲。1971年之后,储备货币近乎无限扩张和汇率持续动荡却成为主旋律。基金组织(IMF)的政策哲学来了180度大转弯,从固定汇率的坚定捍卫者,摇身变为鼓吹浮动汇率的急先锋。原因并非是经济学理论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而是浮动汇率更符合美国利益。
让我们首先详尽描述一下国际货币体系给人类经济制造的“七宗罪”。
第一宗罪: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
1971年以来,国际储备货币增长速度比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高得多,导致了全球经济过去40年所累计的通货膨胀,超过人类以往全部历史所有通货膨胀之总和(这还不包括资产价格之急速膨胀)。根据IM F的统计数据,1971年,全球的储备货币总量只有451亿美元,2009年底上升到75,160亿美元,增长近170倍,而真实经济增长速度却显著下降。根据麦迪逊的著名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53--1971年)全球真实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接近5%。1973年以后,迅速降到了3%。2003--2006年好一点,%,所以西方各国有一个说法,2002—2006年是新世纪的“黄金5年”。不过好景不长,很快迎来全球金融危机。
过去40年,全球真实经济增长规模小于4倍,而基础货币却增长了170倍。简单的全球货币数量论就可以告诉我们:人类经济体系一定会出现严重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真实经济增长这么少,货币扩张那么大,庞大的货币供应量都流到哪里去了呢?大体是三个方向,一是人类经济体系整体的货币深化和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二
美元之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