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治理策略杨东杰(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46)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谣言的传播不再单单是口口相传,而是更多的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传播。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网络谣言的泛滥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研究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规范网络媒体和网民的传播行为,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探讨网络谣言的内涵及特征,分析网络谣言的危害和成因,最终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关键词:网络谣言;社会危害;治理策略谣言自古就有,但对网络谣言问题的研究却始于现代。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网络谣言成泛滥趋势,其危害性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一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谣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外学者大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谣言的危害性,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内学者对网络谣言的研究晚于西方,他们大多数是从传播学、控制学的角度入手对网络谣言进行探讨,并由此提出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网络谣言的及其治理策略作进一步探讨。一、网络谣言的内涵及特征1、网络谣言的内涵解读西方学者对于谣言的概念众说纷纭,但一般都强调了其“未经证实”这一属性。例如,被称为“谣言研究之父”的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就将谣言解释为“缺乏具体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的、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美]奥尔波特等:《谣言心理学》,刘水平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原著序。此外,法国学者卡普费雷的定义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即“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法]卡普费雷:《谣言》,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研究谣言的学者还不多,对谣言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谣言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刘建明,他认为:谣言作为舆论出现,是众人传播虚假事件的行为,但多数传播者并不认为它是假的。关于网络谣言,本文认为,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2、网络谣言的特征网络谣言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且具有重大影响力主要是由网络媒体的特征决定的。与一般谣言相比,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传播的网络谣言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1)传播速度快二十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人类不仅能够快速分享相互间的信息而且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在第一时间把当下发生的事情传播出去。网民在接收信息后可以立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观点和看法通常不需要经过权威部门的审核就可以发表出来。为了吸引网民的关注,提高网站的点击率,事情的真相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被湮没,最终导致了以讹传讹,网络谣言由此诞生了。(2)传播方式隐蔽网络媒体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传播方式具有隐蔽性。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特征为网民传播不当言论提供了温床。由于不必担心因为言论不当而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方式的隐蔽性来掩盖其真实身份,在欲念的引导下在网络上散布或传递一些谣言。比如,2010年2月20

论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7-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