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2..初步学会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应用)。(二)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三、教具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胶塞、药匙、棉花、高锰酸钾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课后,首先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方法。结合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把催化剂概念带入复习。复习后,教师最好把上次课介绍的制氧装置的投影或挂图再给学生展示一下,更有利于学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 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另一种物质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推进新课(1)为了便于探究实验方法,先学习反应原理。教师展示高锰酸钾样品,告诉学生,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除了生成氧气,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生成。学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教师规范。 学生思考并讨论: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什么?③你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使用什么样的装置? 前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后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出正确答案--试管加带导管单孔塞的加热固体制气的一般装置。(2)实验探究确定了用什么样的装置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70~71页的探究活动(按教材的程序进行)。 教师的指导包括实验的程序、方法、规则、注意事项及药品取用、装置装配操作等。 在组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①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是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