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砼试压块制作常见误区分析误区一:不注意试模尺寸形状分析原因:目前时常上试模质量参差不一。购买使用了尺寸不正规的试模。试压块成型不能成为近似正方体。各侧面不能成90度直角,受压时承压而不能全部受压,即产生局部偏心受压面积变小。P=N/S,假设P不变而此时S减小,则测定的N偏小。再按测定偏小的N值算的P值肯定偏小,达不到实际强度。误区二:试模隔离剂使用废机油太多分析原因:工地内使用废机油作试模隔离剂且用量太多又未提前“晾干”,砼试块制作机油沿试模侧面壁上浮,集聚于砼熟料表面层,再由于钢筋棒上下振捣带进砼试压块内。砼凝固后,必将在砼内产上一条隔离层。且试压时按规范规定成型面不能做为承压面。这又必将使一条条隔离层垂直于万能实验机的作用力方向。这将大大减弱了试块的抗压强度。误区三:故意增加水泥用量分析原因:施工人员在试块制作时经常觉得增加了水泥用量,强度必然提高。故意常在业主或监理不注意时,随意增加部分纯水泥。又不能搅拌均匀,试压块成型后试压块内部区域性强度不同。又不能同时产生抗力抵抗外力破坏,导致试块强度值偏低。另外,在适当范围内增加水泥用量,固然可以提高试块强度。但过量增加水泥后,砂石用量减小,且现场制作时主要是水泥砂浆流失较多,大大减小了粗细骨料的骨架作用,使其内部受礼的情况与试配情况大不一样,强度不稳定。而且如果是掺外加剂的高强度砼,增加水泥用量后就相当于减小了外加剂的掺量百分比,就直接影响外加剂的作用效果和强度。误区四:增加外加剂用量分析原因:偏信外加剂作用能提高砼强度,刻意增加外加剂用量。而外加剂根据各自不同的类型(减水型微膨胀型缓凝型),有各自不同的机理。如减水型外加剂中采用憎水因子起减水作用,提高砼塌落度减少砼用水量。但砼本身用水量有个最佳值,既水泥用量的25%时强度最佳。若盲目的增加外加剂用量,相应的导致水泥用量比设计配比减少,偏离了外加剂本身掺加量的范围,使外加剂不能正常充分地发挥作用,结果影响了砼试压块的强度。误区五:增加大粒径石子用量分析原因:经验认为试压块制作完成后在向砼熟料内增加大粒径石子必会提高砼强度,而且经常直接到无法向熟料中增加碎石时,心里才塌实。实际影响砼强度的因素只要是针片状含量,压碎值和颗粒级配。增加大粒径碎石即人为地改变了碎石的级配,同时也改变了砼配比。误区六:直接往熟料中种石子分析原因:如上误区五,现成操作人员为图方便,简洁,经常有直接向试模内熟料中掺加未经搅拌的碎石或用清水刚刚洗过的碎石,忽视以下两点:1未经搅拌的碎石表面经常粘有一层石粉或其他粉尘,进入砼熟料后,实际上形成了碎石与同砼之间的一薄层隔离层。2碎石清洗后,虽然可以洗去表面部分浮尘,但吸附在表面的一层水份,随着砼的水化蒸发在碎石周围形成一定的空隙。以上两点同误区五一道也影响着砼试块的抗压强度。误区七:增加振捣次数分析原因:虽然规范明确规定了砼试块的振捣批次,但实际操作时经常有一种不放心的心态,无数次地使劲
施工现场砼试压块制作常见误区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