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思想韩愈思想主张什么韩愈的教育思想韩愈提出的”业精于勤”,”提要钩去”,”含英咀华”,”由统要中”,”师素不师辞”以及”闳中肆外”等教学与学习方法,是一些符合教学与学习规律的正确见解,但是他的”崇儒卫道”则是封建糟粕。(一)对教师问题的见解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是指传儒家道统;所谓受业,是指使学生受到文化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所谓解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以传道为首,以授业为次。韩愈强调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恢复儒道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而且还包含了寓德育于智育的思想。2、教师的标准无论社会地位是高或是低,无论年龄是长或是少,谁掌握了道,谁就是教师。衡量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3、师生关系他认为谁先值得道,谁有学问,谁就是教师。”由于对”道”:的某方面的造诣不同,由于对”业”的某方面的专攻不同,也许学生不一定不如教师,教师也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这破除了对教师的盲目迷信;而且还反映了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业”,以”知”教“不知。这一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师与生之间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提倡人们要向德行高尚、学有专长的人学习,提倡互相为师,”教学相长”的含义。他的这一思想有利于扩大师资的来源,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教师的职责,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二),人才才会大量涌现出来。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里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三)关干教学与学习的思想1、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2、在博的基础上求精韩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博与精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精;没有精,博也只不过是一种大杂烩。教学时,老师要提出纲要,让学生把握住要点,引导学生探索其精微之处,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韩愈还提出教学要注意系统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而是要学习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他赞成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又反对沿袭剽窃,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韩愈道统思想的政治哲学解析试论韩愈的道统论思想《理论探索》2006年第6期(总第162期)哲学问题韩愈道统思想的政治哲学解析蒋龙祥(吉林大学,长春 130012) 〔摘要〕“道”作为指导政治生活的普遍道德原则,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韩愈继承了儒家孔孟之道提出的道统思想,对道作了普遍化的尝试的方式,第一次把道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提出来,体现了较高的形上水平;道统思想依然是不彻底的形而上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关键词〕韩愈,道统思想,政治哲学,〔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2006)06-0030-03 一、而上的方法,,是人类思维水平高低、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政治思想对政治生活的一般把握,最主要体现在历代思想家对道的理解上。韩愈提出了道统思想,使儒家思想对道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境界。自汉以来,随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政治斗争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汉魏以来的传统儒学暴露出明显的不适应性。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对儒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提高儒家思想的哲学化程度,来回应佛道的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一般性、普遍性原则,以便在更普遍的层次上来解释和指导社会政治生活。韩愈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反思,针对佛家的“祖统”提出了“道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这种要求。韩愈在继承先秦儒家仁义之道的基础上,从仁义伦理的角度重新规定了道的内涵,并据此认为儒家也有一个一脉相传的道统,这个道从尧舜传下来,一直传到孟子,从而形成了儒家道统的传递谱系,从而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高度的概括。韩愈的道统思想,运用抽象逻辑的方式,第一次把道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提出来,表现了很高的形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宋明理学。但由于自身的局限,韩愈的道统思想依然〔收稿日期〕2006-07-25是不彻底的形而上学,在道与君的关系上也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总之,韩愈的道统思想多半没有展开和系统论述。汉唐儒家思想发展的困惑,在韩愈那里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二、韩愈道统思想的形而上努力及其价值在早期的儒家思想中,道的概念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是把道的内涵重新界定,并把它作为儒家思想一个核心的抽象概念,却是始于韩愈的。唐代以前的儒家缺乏一个核心的概念,孔子提
韩愈思想 韩愈思想主张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