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法所谓“校本研修”,顾名思义,首先是基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与传统的教研组活动相比,传统的教研组活动以工作研讨和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而校本研修则不局限于此,它凸显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校本研修是学校教研、科研的有效整合,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结合校情总结提炼三种有效地小本研修的途径: 一、以听课、评课环节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中最贴近实际工作的一个环节。不同教龄,不同教学经验的老师,能够从同一堂课中观察出不同的东西,是最能够“学以致用”的。听课、评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师与医生有相似之处,都是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经验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成长会受到时间的制约。新教师要迅速成长,就要通过听课与评课向成熟的教师、名师去学习,去借鉴。成熟型的教师通过听课、评课,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评课中讨论新旧理念的差异,然后付诸于自己的课堂实践。听课、评课搭建起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使枯燥的学科知识、看似高深的理论置于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中,以实例解说的形式充实教师的学养。要提高评课的质量,不仅要从听课着手,也可以从更改评课形式着手。如:口头评课和书面评课相结合;即时评课和网络评课相结合;学习与实战相结合。评课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的。在校本研修中,我们引导教师学习有关学科的评课要点,从理论上给教师以指导。同时利用教学视频,让老师在观课后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从其中的某些方面对具体的课例进行点评,让教师熟悉课例点评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在邀请教研员来校听课时,我们让老师先发表意见,再听教研员的点评。引导教师抓住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等切入口点评课堂教学的优劣,避免泛泛而谈,克服不着边际的弊端。二、以案例为载体,指导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案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案例的基本形式为具有情景的故事加上适当的点评,教师撷取典型事件,阅读相关理论,通过案例来表达、铨释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把案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1)做微型课题:“我的实践我研究”。微型课题来自实践,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捕捉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体验课题研究的乐趣与价值,这样,教育科研的目的性就更明确了。开展微型科研还让教师留心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课堂导入语,精讲多练的方法、提问的层次性、课堂交往与沟通等,鼓励他们参与到研究和实践中去。有了问题就有了研究方向,有了方向就意味着有研究的动力,克服了科研活动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让教师体会到科研是改进教学、促进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产品。做微型课题:“我的研究我受益”。与理论指导性更强的大课题研究相比,微型课题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它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的探讨和实践,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的教学效益也在边研究中边得到了提高。这样,微型课题让教师体会到科研对自身的教学的功效,让更多老师在科研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也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3
推进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