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范围医院所有的临床、医技科室、后勤服务保障部门。职责1、建立健全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科主任、护士长为本部门具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人员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2、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负责垃圾的分类投放,原则上清洁工人负责垃圾收集、包装密封并运送到科室医疗废物暂存点,在现有条件下,医院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消毒后在24小时内彻底焚烧。3、原则上清洁工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运送到医院暂时贮存地点,并与产生点工作人员交接登记签名,按要求存放。每天/隔天与上级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交接并做好交接记录。每月收集各科室及上级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的交接记录,并检查数量是否一致。交接表保存3年。按要求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包装容器,在现有条件下,将以上垃圾分类后彻底焚烧并做好记录。4、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医疗废物处理进行监督检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四、标准1、临床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科室主任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2)医务人员负责垃圾的分类投放,在24小时内消毒后进行彻底焚烧并做好交按记录,交接记录由护士长签名后统一保存。(3)科室设感染性废物收集桶(黄色污物袋)、锐器合(黄色)及生活垃圾收集桶(黑色污物袋),容器必须加盖、防渗漏、防锐器穿透,各种污物桶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污物收集桶每周定期清洁消毒二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4)进行污物收集、处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胶手套、戴口罩、帽,必要时穿橡胶围裙等。(5)病人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带针头)、输液器(带针头)、等用后直接投入锐器合。治疗室加药后的注射器可分离针头后投入感染性废物桶,针头投入锐器盒。(6)未作回收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包括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医疗器械等投放于感染性废物收集桶。(7)使用后的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采血后针头、玻璃安培等直接投放于锐器盒。(8)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它各种敷料;废弃的被服;其它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等,投放于感染性废物收集桶。(9)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投放于感染性废物收集桶,按医疗废物处理。(10)各科室的污物在送出科室前,需用大污物袋密封包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上应系有中文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产生日期、类别、责任人及需特别说明的问题,医疗废物必须加盖运送。(12)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13)各科室必须设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污物交接要登记签名,资料保存3年。2、医技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科室主任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2)医务人员负责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包装密封,污物袋装满3/4时即需包装密封。(3)科室根据情况设感染性废物收集桶(黄色污物袋)、锐器盒(黄色)、放射性废物收集桶(红色污物袋)及生活垃圾收集桶(黑色污物袋),容器必须加盖、防渗漏、防锐器穿透,各种污物桶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污物收集桶每周定期清洁消毒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4)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nt86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