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地名研究学年度2015——2016学校:潮州市南春中学班级:高二(16)班 组长:卢逸佳组员:王君华、李婉琪莫依妮、黄梓婉指导老师:文晔一、课题背景(2)上网搜索资料、翻阅相关文献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不仅目前所使用的地名居于世界之首,曾使用的地名之多更是难以比拟。我国俱目前使用之大小地名大部分有悠久历史渊源,而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更迭后地名作古换今,文献记载混淆各地,使得研究颇带艰涩。二、研究目的为了了解古地名文化与城乡文明的关系内涵。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古地名的认识程度,广大网友对古地名的恢复等意见进行分析,根据相关人士、网站等提供的参考意见,希望凭借我们微弱力量引起社会更大层面的关注和思考,同时锻炼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相互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三、研究过程、方法(一)选择课题确定小组研究的内容:中国古地名研究(二)制定课题计划:,熟悉计划格式,-3周的时间进行文献查找,获得客观的知识表述及意见。-2周的时间对各地区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资料。,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审核下完成初稿。(三)撰写论文四、研究成果摘要:自古以来,中国的地名浩如烟海。地名学这一学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古地名的典故,古今地名对照折射出人文的内涵。认真探究古地名的历程,对比,总结经验和教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古地名的各方面出发及如何正确对待古地名、如何在地名文化上更富有内涵地发展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古地名、人文、发展、现代文明引言中国从先秦起,就有研究地名的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地名是人类用以联系、交换和对话赋予不同地域的称谓,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语言文字表现。总体讲,地名在体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指示着历史上的重大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民族迁徙、宗教信仰等状况,所以地名对理解历史文化现象、了解历史文化特征、体会历史文化活动、感悟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一)古地名的导入地名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通俗地讲就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照牌;它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它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每个国家都有属于特色的地名文化,中国的古地名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1、出现的契机在久远的传说里,《山海经》算是地名的集合,有四海八荒的概况等。可见地名在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由于当时黄河流域的统治需要,尧舜禹分别对当时的部落作了规划,《汉书·地理志》所云:“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这就是传说中的州服制。从《禹贡》《职方》等记载地理的书籍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地域划分在逐渐变化且越分越细,不仅加强土地的归属性而且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地方管理的机制雏形。但我们同时也看出由于开疆拓土,时间久远和传说附会,前面列举出的三部书籍包括后来的《吕氏春秋》都将“九州”误作为夏商周的行政区域划分。这也反映了早期社会对地名定义域的混乱。2、命名的重要涵义地名作为中华文化的衍生品,保留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某些基因密码。改朝换代都不免附带上各种制度变更,而地名的涵义在某个程度上讲也是上层建筑的具体化。古地名体现一定区域地名序列化,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性。某些历史缘由而成为命名方式的有一下四种类型:(1).描写自然景观的: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它特征(2).记叙人文历史的: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3).寓托思想感情的:歌颂崇仰祝福言志。(4).其它命名:古老原始地名移用地名序号地名并且从上面几个命名方式来看,古地名还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分布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总是由生息在当地的居民以其语言命名。地名的命名依据还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二)古代地方行政制度1、周秦——分封制与郡县制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其中宋国主要在河南商丘一带,商丘得名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成为商丘。殷商的贵族微子启领封国,称宋,所以如今的河南省商丘市虽然规模扩大但仍沿用了古地名,并别称为宋。从春秋到战国,从封邑到兼并土地,分封制遭到强烈破坏加上百家争鸣各国改革,最后秦统一六国,郡县制彻底取代了采邑制。秦划分三十六郡,以下设县或道。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2、汉——郡国并行二制、州郡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二制,初封建诸侯,广其疆域,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其中有名的封国就是淮南国。淮南王领衡山、九江(包括后来的六安国)、庐江、豫章四郡。经历七国之乱推恩令后封国已经和郡县同级,
电子版课题研究方案:我国古地名研究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