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言献策材料.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言献策材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的同时,大力引导城乡劳务输出,使我县实现了充分就业,打造了"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品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这种仅靠劳务输出实现的"充分就业"的就业格局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从我县人口多、地域面积小、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殊县情出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战略举措。为此,特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资本使用劳动力较高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适应广、提供就业岗位多等优势,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吸纳外出返乡人员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据劳动部门调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在广东的务工人员因待岗、歇业、失业而逐步返乡。11月返乡4500余人,12月达到2万余人,到今年2月达到万余人,占输出的65%,是往年返乡的倍;其中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返乡的占41%。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沿海产业复苏的困难,返乡人员滞留县内时间还很难预测,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回乡择业。二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新"三农"政策的刺激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必将有序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从土地中流转出来。据专家测算,我县21万亩耕地只需要农村劳动力5万人,除已转移的10万劳务大军外,还将有5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转移到非农产业。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从珠三角鼓励和限制的产业看,限制的主要是机械制造、针织毛纺、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说,沿海地区最有可能大规模转移出来的只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产业承接的方向就是要瞄准适应XX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面对我县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县内新增岗位有限的困扰和当前返乡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跨越、和谐发展,务必要转变思路,积极应对,实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变返乡就业压力为经济发展助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产业的大发展拉动就业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要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密集型劳动当成"落后生产力"看待,而必须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比较优势,是我县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一个主要源泉。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我县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廉价,而资本资源则非常短缺。根据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规律,我县在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上,应改变目前主要依靠稀缺资源资本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避开资本短缺弱点,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实现科学发展。 2、要树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取向。要转变发展观念。从"经济增长"优先战略转向"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并举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扭转"高投资、虚增长、虚就业"的发展方式,在安排基本建设时,倾斜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在项目审核上,把吸纳就业作为评估内容

建言献策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dwiirh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