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读书·人生.doc学问•读书•人生摘要:通过分析北京大学100多位教授推荐的600多本图书,识别出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教授的一些阅读特征,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哈佛大学的推荐情况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国内外教授的阅读差异。认为教授推荐图书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建议高校图书馆促进面向师生的阅读推广,使其成为服务的新亮点。关键词:北京大学教授推荐书目图书馆阅读推广 2009年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了“学问•读书•人生——北大教授治学感言图片展”,收集了156名北京大学教授的治学感言,其中145位教授推荐了“对我最有影响的几本书”,共计推荐675本书,书目公布后马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阅读指导通常以推荐书目的方式发布,多以经典必读书为主,但北大教授推荐的是对自身最有影响的书籍,因此内容较为广泛,既有专业与经典著作,也有休闲与启蒙读物,更容易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北大教授推荐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学科各年龄段学者的学术和生活经历,分析这些书目有利于公众进一步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人生理念。 1 不同学科背景和年龄段的阅读差异 理工科教授与人文社科教授的阅读差异在推荐图书的145名北大教授中,理工科教授89人,%,推荐图书410本,%;人文社科教授56人,%,推荐图书265本,%。理工科教授推荐的图书中有一半以上属于人文社科类图书,但人文社科教授几乎没有推荐理工类图书。北大教授们推荐的675本图书中,各类型图书的比例如图1: 145名北大教授共推荐了115本英文原版图书,其中93%由理工科教授推荐,7%由人文社科教授推荐,理工科教授推荐的英文原版图书显著高于人文社科教授。%都是专业类图书,由于专业性比较强,未出现被三名以上教授共同推荐的图书。另外,145名北大教授还推荐了266本外国译作,其中接近一半属于专业类图书。 145名北大教授共推荐了294本国内创作出版的图书,其中122本属于古典著作,%由理工学科教授推荐,%由人文社科教授推荐,人文社科教授人均推荐数量略高于理工学科教授,人文社科教授推荐最多的是《论语》,理工科教授推荐最多的是《三国演义》。而172本近现代出版的中文书中,近40%属于专业类图书,人文社科教授和理工教授之间没有显著的学科差异。 不同年龄段教授的阅读差异 145位教授的出生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各年龄段教师推荐的图书数量基本与人数比例相同,平均每人推荐4—5本书。鉴于我国历史和国情,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政治类图书和译作中的前苏联小说等单独进行分析。虽然各年龄段教授人均推荐的图书数量相差无几,但推荐的图书种类却存在差异。目前70岁以上的教授(出生在1940年以前)推荐的图书中,外国译作最多,其中一半以上属于理科专业文献,也有《居里夫人传》、《世界通史》等人文社科类译作;其次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前苏联小说和《毛泽东选集》等政治著作;推荐的古典著作与近现代图书比例相当,被推荐较多的图书是《唐诗三百首》、《论语》、《三国演义》;英文原版图书的比例最低,而且都是理科专业图书。 61—70岁的教授(出生在1941年-1950年)推荐的图书中古典著作、政治类图书和前苏联小说比例较高,古典著作推荐
学问·读书·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