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花:樱花人口::东京都国技:相扑日本最高山:富士山日本是位于欧亚大陆东面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组成的日本列岛和周边诸岛组成,是周围为太平洋、日本海、东中国海、鄂霍次克海等大海所环抱的海洋洋和北美各大板块相接,且国土的大约7成是山岳地带,有很多火山性质的山,由于地理特性的影响属于地震多发地带。同时,在火山附近一直把从地下涌出的地热水作为温泉利用。气候:日本气候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列岛的大部分属于温带,但由于南北方向长且高山多,所以地区不同则气候上有很大差异。冬季在山区、日本海沿岸、北海道等地有降雪。行政:日本的首都东京是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城市,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城市圏。美食:在周围是大海环抱的日本,可以品尝寿司、刺身等鲜鱼和天妇罗等。日本特有的食材和调味料,比如有使用大豆制作的纳豆、豆腐、味噌、酱油等。另外,日本还有很多世界各国的料理店,可以轻松地享用。日本人对食文化的要求即便在世界上也可以说属于高水平。旅游:国内保留了很多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被指定为世界遗产的地区也有14个。另外,全国都有温泉疗养地,泉质、功能等因源泉而异。不妨一宿日本旅馆,泡泡温泉,品尝一下日本美食,会是不错的享受。有很多可以学习日本文化和传统的博物館,还有可以实际体验的旅游行程。近年,为了漫画、动画等亚文化而来日本的外国游客也在增加。3月11日下午1点46分,,这是有正式记录110年来日本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24公里。日本海沟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日本群岛东侧南北分布的海沟,北连千岛海沟,南接伊豆诸岛东侧小笠原群岛附近,长890公里,宽100公里,平均深度六千米。主流的板块理论的观点认为,太平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在亚欧大陆板块下面,俯冲处形成了日本海沟,亚欧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了日本岛弧。目前的监测认为,太平洋板块以每年83毫米的速度相对北美板块向西移动,并与欧亚板块碰撞并潜入其下,这一过程被称作俯冲作用,而俯冲带是地球上发生大地震和毁灭性地震的地区。日本海沟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所形成的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后者还包括了琉球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台湾地震带等地震带,其中郯庐地震带是从中国东北延伸到安徽的一条主要地震带。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徐嘉炜发现了郯庐大断裂,并以山东郯城与安徽庐江两地命名。后来的研究证实,这条断裂带是纵贯东亚的移动的大断裂。它从湖北东部沿大别山东缘,经过安徽、江苏、山东,过渤海,至辽宁、吉林、黑龙江,进入作俄罗斯境内。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地震本身,是板块运动过程中应力积累的集中释放,相邻地震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动现象。许多研究结果指出,一定构造范围内的地震活动随时间的发展均有明显起伏的特点,它们的强与弱、密集与平静的差异十分明显。较大范围内的地震活动在不同的活动时段往往相对集中分布于某一区域。2006年,中国科学家洪川、窦振亚等人发表论文指出,根据他们对日本海沟地震带1978年1月至2006年6月震级大于6级地震活动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比日本海沟地震带、琉球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发生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郯庐地震带与日本海沟地震带地震活动随时间发展起伏的特点很相似,地震活动段和间震段一致,与琉球群岛地震带1995年后的起伏特点相似。大洋海沟剖面示意图无独有偶。与岛弧的这种有趣的排列相呼应的是,在岛弧的大洋一侧,几乎都有海沟伴生。诸如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琉球海沟、菲律宾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等等,几乎一一对应,也形成一列弧形海沟。岛弧与海沟像是孪生姊妹,形影相随,不即不离;一岛一沟,显得奇特可贵。其他的大洋也有群岛与海沟伴生的现象,如大西洋的波多黎各群岛与波多黎各海沟等,在地质构造上也大同小异,不过没有太平洋西部这样集中,也不这么突出与典型罢了。如此有趣的安排,不是上帝的旨意,而是大自然的内在力量的体现,是大洋底与相邻陆地相互作用的结果。海底扩张所形成的海沟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它却不在海洋的中心,而偏安于大洋的边缘。世界大洋约有30条海沟,其中主要的有17条。属于太平洋的就有14条,且多集中在西侧,东边只有中美海沟、秘鲁海沟和智利海沟3条。大西洋有2条(波多黎各海沟和南桑威奇海沟)。印度洋有1条,叫爪哇海沟。海沟的深度一般大于6000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在太平洋西侧,叫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最深点查林杰深渊最大深度为11034米,位于北纬ll。2l',东经142。12'。如果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移到这里,将被淹没在2000米的水下。海沟的长度不一,从500公里到4
国花:樱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