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国家文化习俗知识讲座纪春玲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各领域之间都在不断地学习与交流,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语言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英语几乎成为了大多数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文化习俗是个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的题目,涉及人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以杂谈的形式,就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作一粗浅概述。初学英语时,每个月都感觉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每个学期都切实掌握了新的内容。然而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英语学习越久却再难有很大的进步和突破,买再多的单词书、语法书来看也只能帮助我们通过考试,而对提高我们实际的英语应用水平起不到什么作用。更糟糕的是,我们对英语的热情,也渐渐被这种挫败和迷茫磨灭。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缺乏英语的语感,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不熟悉英语的思维逻辑和文化背景。而这三个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英语思维逻辑和文化背景的不熟悉”。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轨迹。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造成了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若想精通一门语言,没有对其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恐怕永远难登大雅之堂。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展开的联想也不尽相同,由此也就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例如“老”与“old”,中国人历来有“尊老敬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姜还是老的辣”正是对这一点最好的体现。然而西方国家却极少有人愿意用“old”来形容自己,在他们看来,“old”不仅表示年龄老,更表示能力不济。类似的还有,教师刚上完课在走廊上相遇,中国人可能互相会说“早上好,辛苦你了”等问候,但如果你对欧美教师说“Goodmorning,youmustbetiredaftertheclass.”,他们会觉得你是怀疑其能力不济,连上一堂课都会觉得累。这就是中西文化背景和思维意识的差异。因此,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不仅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还要注意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英语学习者如果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层次上,必将难以适应深入沟通和交流的需要。美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因为美国人的语言、她的人口构成,以及她的立国精神都源于欧洲。另一方面,美国文化又与欧洲不同,因为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上驱赶走印第安人后,在一片荒芜旷野之地创造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灿烂文明。所以,在谈论美国文化习俗与社交礼义时,既要顾及欧美文化的相同性,又要注意两者的相异性。宽容性。美国是个移民之国,它的祖先来自于全球各地。人们移居美国时,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挪动一下,而且还把他们所在国的评议和风俗习惯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因为杂,人们各自的差异十分突出;因为差异十分普遍,人们就不特别注重统一性。久而久之,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tolerance),对异质文化和不同评议持容忍、可接受的态度。在这一点上,美国社会里可行的习俗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宽泛。从政治上讲,这种宽容性表现在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权利的维护。从宗教上说,它体现在不同信仰的和谐共存。从生活范围上看,它显现在不同和族、不同族裔社区的平安相处。一言以蔽之,在美国,每个人基本上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观念、信仰、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持自己的习俗和仪
英美国家文化习俗知识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