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遗传毒性及机制的研究
姓名:王君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指导教师:原福胜
2011-05-25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遗传毒性及机制的研究
摘要
目的:随着室内装修的兴起,大量含有污染物的劣质装修材料纷纷进入室内,使室内
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室内装修材料中含有甲醛和苯系物较多,甲醛和甲苯成为室
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二者不仅毒性大,而且浓度较高,对人体可能存在联合毒性作用。
目前,对甲醛和甲苯的单独作用研究较多,对二者的联合毒性作用及机制报道较少,对其
遗传毒性的研究更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的遗传毒性作用及机
制,为预防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昆明种小鼠 72 只,雌雄各半,体重 18~22 g,按 3×3 析因设
计分为 9 组,每组 8 只,分别为:对照组(清洁空气),甲醛低(1mg/m3)、甲醛高(5mg/m3)
剂量组,甲苯低(400mg/m3 )、甲苯高( 2000mg/m3 )剂量组,甲醛低+ 甲苯低
( 1mg/m3+400mg/m3 )、甲醛低+ 甲苯高( 1mg/m3+2000mg/m3 )、甲醛高+ 甲苯低
(5mg/m3+400mg/m3)、甲醛高+甲苯高(5mg/m3+2000mg/m3)剂量组。采用静式吸入染毒,
每天 2 h,连续 14 d。染毒期间小鼠禁水、禁食,其他时间自由饮水(自来水)、进食。染
毒结束后,用 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生理盐水灌注心脏,使小鼠体内血液全部排出,迅
速取出股骨骨髓,肝脏组织和肺脏组织,观察骨髓细胞的 DNA 损伤情况,测定肝脏、肺
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
MDA)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 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 crosslinks,
DPC)系数。
结果:
1﹒甲醛和甲苯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1)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后各剂量
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且均可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二者联
合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有交互作用(P<),且为协同作用。(2)甲醛和甲苯单
独及联合染毒均可引起小鼠骨髓细胞 DNA 损伤,表现为各剂量组彗星细胞尾部 DNA 含量
和尾矩均高于对照组(P<),二者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彗星细胞尾部 DNA 含量和尾矩
形成有交互作用(P<),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2﹒甲醛和甲苯对小鼠肝脏的遗传毒性作用:(1)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后小鼠肝脏 SOD
活力、GSH 含量较对照组降低,MDA 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甲醛和甲苯染毒均可
使小鼠肝脏 MDA 含量增高,SOD 活力、GSH 含量降低;二者联合染毒致小鼠肝脏氧化损
伤有交互作用(P<),且对 MDA 的形成具有协同作用。(2)甲醛和甲苯各染毒组小鼠
肝脏 DPC 系数较对照组升高(P<);二者联合染毒致小鼠肝脏 DPC 系数形成有交互作
用(P<),且为协同作用。
3﹒甲醛和甲苯对小鼠肺脏的遗传毒性作用:(1)甲醛和甲苯染毒各剂量组肺脏组织
MDA 含量高于对照组(P<),且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上升,SOD 和 GSH 含量较对照
I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降低,同时,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肺脏组织 MDA、GSH 含量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
(P<), 表现为协同作用,SOD 活力二者不存在交互作用(P>)。(2)甲醛和甲苯
染毒可致小鼠肺脏 DPC 含量增高,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对小鼠肺脏 DPC
的形成具有交互作用(P<),且为协同作用。
结论:甲醛和甲苯单独及联合染毒均对小鼠有遗传毒性作用,可以引起小鼠骨髓细胞
DNA 损伤;同时可以致小鼠肝脏组织、肺脏组织脂质过氧化性损伤,引起肝脏和肺脏细胞
发生 DPC 作用;二者染毒在低浓度时可以引起骨髓细胞 DNA 断裂作用,较高浓度时则可
以导致 DNA 交联作用;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的遗传损伤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脂
质过氧化性损伤、DNA 损伤可能是甲醛和甲苯对小鼠遗传损伤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甲醛,甲苯,遗传毒性,联合染毒,小鼠
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遗传毒性及机制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