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队伍建设先进事迹材料新干警们大多来自上海,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就来到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而且又是身处异乡,远离父母,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如何帮助来到农场工作锻炼的新干警们缩短适应期?又怎样使他们经受住考验,更快、更好地成长和发展?针对这些新干警及其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监狱党委高度重视新干警的教育培养工作,结合监狱工作特点、农场环境特点、新干警成长特点,积极探索实践新干警导师带教制,使广大新干警在从警道路上迈好关键的第一步。(一)在开展导师带教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组织培养,着眼群体发展”这一育人指导思想,着力抓好以下7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一、深入调研,制定导师带教工作方案。“三讲”教育期间,监狱党委召开青年座谈会,征求青年对监狱党委的意见,座谈会上新干警提出了“希望监狱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干警的教育培养工作”的意见。为此,监狱党委将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干警教育培养工作列入“三讲”教育整改内容,同时把这一课题交给了监狱团委。在监狱党委的大力支持和监狱政治处的直接指导帮助下,监狱团委于10月开始了课题攻关。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九易其稿形成了《关于开展新干警导师带教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在认真总结四监区率先开展的、1998年就已经推行的“一帮一师徒结对”活动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开展新干警导师带教的要求,并且统一、规范了导师带教工作的操作程序,进一步完善了新干警教育培养的措施,为切实加强对新干警教育培养提供了基本依据。二、选好载体,建立导师带教的联系纽带。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一个好的载体,没有一个好的载体,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有序推进就缺少了依托和保障。导师带教工作也不例外。如何选择、建立导师带教工作的载体?我们的做法是:第一、组织签定协议书。我们将原先的“一帮一师徒结对协议”进行了修改完善,印制了《上海市军天湖监狱新干警导师带教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三份,导师、新干警和所在单位党团组织各执一份,便于监督执行协议内容。协议书中明确了带教导师和带教对象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了带教导师的带教职责,明确了新干警在思想政治、工作纪律、学习、八小时以外等方面的要求。第二、建立个人档案。每个带教对象人手一份《上海市军天湖监狱新干警导师带教个人档案》,主要内容有:1、个人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学历、毕业学校与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家庭成员与主要社会关系、工作岗位与导师变动情况、培训进修情况;2、年度培养目标与计划;3、季度培养指导表,包括:本季度自我总结和对带教导师的意见、下季度工作学习生活安排和重点努力方面、对新干警本季度综合考察意见(含监区组织开展的干警个人月考核得分情况)、对新干警下季度具体要求。个人档案的建立,不仅为带教导师了解带教对象基本情况和动态发展情况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带教导师对带教对象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培养指导以及师徒直接进行互动式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三、选择导师,为新干警选好领路人。带教导师是新干警从警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刚刚从警的新干警来讲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新干警的带教导师就显得尤为重要。《意见》对带教导师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监区新干警的带教导师一般由分监区、股室领导担任,机关科室新干警的带教导师一般由科室领导担任,热心于新干警培养指导、先锋作用突出的党员同志以及先进人物也可担任带教导师。本着对新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我们要求各单位党团组织根据导师任职资格条件,认真把好导师资格认定关,切实为新干警选优配强导师,在带教导师的选择、指派上把好第一关。《意见》还规定,新干警认为带教自己的导师未能认真履行带教职责,可以重新自主选择带教导师。我们还从有利于加强新干警的培养指导考虑,规定1个导师带教的对象一般不超过3人,以此来确保为新干警迈好从警第一步进而健康成长选好引路人。四、流动衔接,确保导师带教的连续性。由于工作需要,本单位范围内干警调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避免新干警或导师因工作调动而中断导师带教工作?监狱要求,新干警或导师工作调动之后应及时确定新的导师,组织签定新的导师带教协议书,新干警在导师带教个人档案中要及时做好相应记载。加强人员流动过程中的衔接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工作调动而造成的带教工作脱节甚至中断,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新干警因没有导师帮助指导而产生新的茫然感和失落感。五、过程导学,突出导师带教的指导性。《意见》对带教导师和带教对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是想通过提出统一而明确的要求,对全监狱的导师带教工作进行操作方法上的指导,并且为检查考核新干警导师带教工作提供标准。此外,监狱要求把导师带教工作与监管安全工作有机结合好,规定新干警来场半年之内不准安排单独值班,不准单独承包罪犯监组。有不少分监区还根据导师带教工作要求,结合分监区工作特点,创造性地运用
监狱队伍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