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基本要求一、什么是重大事项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1、重大事项重大事项是指在我县行政区域范围内与人们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的作出、重要政策的出台、重大改革的实施、重点工程的建设和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的举办,以及县委、县政府或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认为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和风险,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开展调查、预测、分析和评估,促进决策、执行、实施方案的完善,落实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以防范、降低或消除实施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为推进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决策提出部门、政策起草部门、项目报建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必须牵头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报告。风险评估一般按照“五步走”程序:第一步,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第二步,广泛调研论证,预测预判风险;第三步,科学评估分析,形成评估报告。通过对显性风险、潜在风险和可能诱发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研判,从高到低Ⅰ、Ⅱ、Ⅲ、Ⅳ四个风险等级中评定出相应等级标准,做出不实施、暂缓实施、部分实施或试行实施、实施的决定;第四步,制定维稳预案,落实维稳措施;第五步,运用评估结论,加强跟踪督办。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十分必要一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文化一体化和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深入,既带来了重大事项的发展机遇,又极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一些同志就说:每推进一项重大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会不会影响决策效率?“拍脑袋”、“一言堂”式决策,重大项目仓促上马、抢时间、抢进度,貌似有效率,看似有魄力,往往容易造成决策不当引发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既使改革发展的许多重大工作陷入被动,还影响到社会稳定。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首要环节和第一道防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似乎给改革发展附加了一个新的约束条件,其实是确保加快一方发展与维护一方稳定有机结合。通过对涉稳隐患进行全面预测预判,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措施,能使各级对重大事项的把握更加全面、过程更加透明、决策更加民主、结果更加科学,看似多花了“磨刀”的时间,结果没误“砍柴”的功夫。翻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从第三届旅游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到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等重大改革;从S211省道改造等重点工程,到离任村干生活补助等重大政策,都证实了这一点。二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在我县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之初,有不乏类似的质疑,“这不是政府作茧自缚吗?那还怎么发展经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可能会影响个别项目的经济效益,但却有着更大的社会效益。如果一个项目匆匆上马,引发不稳定因素,最后其经济效益从全局来看为零甚至负数。如果一些项目只考虑经济和技术风险,忽视环保、民生等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问题,看似高效,实则将建设成本转嫁到了维稳成本中。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核心就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就是把维护稳定工作做在前面,先期预测研判社会矛盾,提前介入化解稳定风险,将经济账、生态账、稳定账一起算,既看当前又顾长远,在保证群众利益的同时推动重大事项顺利进行。三是从源头上做好维稳工作的需要。在中国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基本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