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1925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七子之歌》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任教,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闻一多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校补》等专著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画像
闻一多先生雕像
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说和做
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我国文坛再失巨擘。
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
去年刚刚出版的《臧克家全集》,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和汗水,洋洋12卷本,收入了臧老各个时期、各种体裁的创作作品,其中不乏跨越时空、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
尤其是他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