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转化差生工作宋清萍作为教师,谁不想“集天下英才而教之”,但现实告诉我们:学校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在众多小学里,我们所能遇到的,更多的是虽智力良好,却贪玩好耍,惰性十足而学习差的“差生”;还有一些,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特别喜欢调皮捣蛋,起哄闹事,哪里有乱子哪里就有他的浑身毛病的学生,这叫学习、品德都差的“双差生”。对这些学生,许多老师为“转化”他们而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但往往是“费了油、灯不亮”,成效不大。一方面,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一会儿在批评教育,一会儿在促膝谈心,一会儿又在解决矛盾,疲于应付,焦头烂额,另一方面,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当着老师,唯唯诺诺,不断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信誓旦旦地要改正错误,转过背去就“上天入地”,故技重演,让老师们倍感头痛。有的年轻气盛的老师,因为他们而举起了严禁举起的教鞭,毫不吝惜地在他们的屁股上来一场刻骨铭心的“教诲”,但“黄荆条下出好人”的古训对他们却并不大管用,过不了多次,他们保不准又会让某位老师“恼羞成怒”而“脸红气胀”、“雷霆大发”……校园的差生们,难道真的是“无可救药”,“孺子不可教也”了吗?回答当然是不!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差生”的转化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素质教育,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因势利导地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使每个孩子,经过学习教育,成为将来社会具有开创精神、知识全面、能力较强、爱一行就能干好一行的人才。根据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要求,经过对多年来教育工作的总结,结合许多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转化差生,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爱是起点,耐心是条件诚挚、真切的爱的热情,能使“坚冰”融化,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采取循循善诱的基本态度,即使他是个浑身毛病的“讨厌鬼”,也如“慈母”般暗含期待,对他们说清道明,晓德利害,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启发他们的内心逐步转变,才可促进他们往教师期望的正确方向发展,而这也正是符合青少年教育客观规律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差生们的差,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长期不良习惯得不到纠正,或受不良思想影响而得不到及时正确引导而造成的,教育者只有用真情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才能使他们迷途知返。当然,对差生的转化,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休想“点石即可成金”,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一百次不行,需准备二百次,只要你拿出百折不挠的勇气,作出不懈地努力,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去掉自卑,树立自信因为差生们已经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受批评、挖苦、讽刺便成了家常便饭,所以许多差生因自卑而缺乏自信,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倾向,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只要他们略有进步,哪怕是一丁点,都应诚恳地鼓励和支持。而在他们不自觉地犯下一些毛病时,也决不能挖苦、讽刺、谩骂,更不能大打出手,而应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他们闪光的一面,比如一些文化成绩不好的差生,特别喜欢文体活动,活泼好动,充满生气,形象自然可爱,这样的孩子需引导他们充分发展文体“天赋”,但是要让他们明白,要
谈转化差生工作(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