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高铁中国人的高铁梦中1978年10月26日在访日期间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前往京都,看到列车风驰电掣般行驶,他对着记者这样谈着他的感受:“像风一样快,新干线推着人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这句话应该让中国铁路界无味杂陈、百感交集,或许从你那时起,高速铁路梦便植根于中国人民心间。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短短十年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并且正在依靠市场优势而努力成长为全球重要的轨道交通供应商,其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包括大多数业内人士和专家的想象。从自主设计开发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设计,在十年连贯的产业政策下将举国体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及充分运用国内大市场进行外交、政治、经济上的国际博弈,形成了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独特路径。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高速铁路机车。韶山8型电力机车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以桥梁工程为代表,秦沈客运专线的线下工程完全符合国际对于高速铁路的定义标准,因为在此线投入运营之前,我国自主研制的高速列车(中华之星)分别在线上高速试验运行,并分别创造出292公里/时,321公里/时的试验记录,新线采用了最小5500M(困难区段3000M)和最大9500M的大曲线半径,650M的短站线长度和65公里的长距离站距设计,以及区间不设渡线的创造性建设。中华之星“中华之星”电动车组(DJJ2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电力动车组,是采用交流传动系统、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70公里,满座载726名旅客。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中国铁路第一速”(该纪录直到CRH2在2008年4月24日于京津客运专线上进行高速测试时才被打破)。
走进中国高铁-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