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10,01期(总第313期):64-66.【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绘制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妇女成为和谐社会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发展妇女文化教育事业,可以提高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民族妇女的进步和发展。农村妇女是我国妇女的特殊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妇女在文化教育权益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保障农村妇女文化教育权益,提高农村妇女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权益权益是指不容侵犯的应该享受的权利。农村妇女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应享受的权益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1)就学权益:指农村妇女及其子女有在城乡自由上学的权益。(2)升学权益:参加各类考试,符合录取标准,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权益。(3)考试权益:参加各类考试权益,包括大中小学校考试权益。(4)享受国家教育资源权益:享受等权益,包括资金、设施等等。(5)国家扶贫济困助学权益:享受国家对家庭困难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学生支助的权益。(6)社会教育支助权益:社会团体或个人对贫困学生的支助,如希望工程。(7)继续教育权益:离开学校后,劳动者进行的文化知识或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8)职业技术教育权益:为提高劳动技能而进行的职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9)公共影视文化教育权益:指观看电影、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权益。(10)公共文化资料的获取权益:如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到书店、影像店购买图书和影像资料的权益二、农村妇女文化教育权益的缺失:(1,农村妇女获取公共教育资源数量有限。(2)农村妇女文化教育底子薄,难以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三、农村妇女文化教育权益保障的路径选择:(1)要从法制上保障农村妇女文化教育权益不受侵犯(2)加强职业教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6),22(02):20-21.(1)体育意识的定义:体育意识是人们在对体育的接触和了解及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它主要包括对体育存在状况、体育价值、体育与自身关系等内容的认识和体验,其核心是由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态度两部分组成。体育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的鉴定和评价。体育态度是体育意识的外部表现,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地发展,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日益提高,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生产劳动中。经济的独立,使她们的自主独立观念大大增强,科技的进步缩短了妇女家务劳动的时间,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家庭以外的世界。这样,更多的妇女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突出表现为这一时期全国性的群众性妇女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妇女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多种多样,如散步、健身操、交谊舞、气功等;她们对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或目的也日益多元化,如强身健体、治疗疾病、消除疲劳、减肥、结交朋友等。(3)中国现代妇女体育的发展的原因:中国现代妇女体育的发展客观上得益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得益于党和政府对妇女体育的关怀与支持,得益于改
妇女在文化方面的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