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好汉歌》。师: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生:《水浒传》。简介背景:《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武松。(板书:景阳冈)二、检查预习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预习《景阳冈》,你们都预习好了吗?生:预习好了。师:那我们来比一比,看谁预习得好。师:同学们,课文在编入教材的时候,保留了原著的语言风格,文中有些说法跟现在不一样,(课件出示句子)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并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第一句生:“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筛”的意思是“倒”。师:对,“筛酒”就是“倒酒、斟酒”的意思。第二句?生:“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如何”的意思是“为什么”。师:非常好。下一句?生:“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但凡”的意思是“凡是”。师:很正确。再下一句?生:“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大虫”是指“老虎”。师:“大虫”指“老虎”,“吊睛白额大虫”是什么样的老虎呢?生:眼睛翘着的,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师:理解得不错。最后一句谁来读?生:“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请勿自误”是“不要自己误了自己”。师:“误”是“受伤害”的意思。谁能再来解释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生:“请勿自误”是“请不要使自己受到伤害”。师:理解得不错,这些词语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是查字典知道的。生:我是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我是联系上下文读懂的。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理解词语的高招,刚才大家说的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等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师:词句预习得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理解得不错。谁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写了武松在景阳冈下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一个人上了景阳冈,打死老虎的事。师:通过检查,看来大家确实预习得很好。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以小队为单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2、学生讨论,集体交流。(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细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1、师:同学们,课文哪一部分内容写得最惊险、最扣人心弦呢?(打虎部分。)请同学们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边读边批注,然后小组进行交流。2、品读打虎的动作。(1)课件逐条出示:“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①、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闪”这个动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一个词比较好呢?小组讨论后交流。②、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老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课件出示:“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
景阳冈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