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影响.doc:..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 捱理 姓名 施新鸽 准考证号 0********** 论文题目头晕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影响2017年3月6日论文评语:论文建议成绩:评审教师签名:年月 日论文综合成绩:答辩组长签名:院系盖章:年月 日学校自考办意见:目录内容摘要: 1引言 2一、 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 3(-)通过对CSD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3(二) 让患者了解到不良的心理因素 3(三)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3二、 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和编制 3三、 护理干预方案的内容 4(-)合理情绪疗法 4(二) 放松训练 4(三) 健康教育 4四、 护理干预方案的步骤 4五、 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5六、 讨论 6(一) CSD的发病机制 6(二) CSD患者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和眩晕功能水平 6(三) CSD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6(四) CSD患者存在不良的人格特征 8(五) 对CSD患者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9(六) CSD患者的心理健康症状、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 9(七) 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10七、 结论语 10参考文献 11头晕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影响内容摘要:分析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subjectivedizziness,CS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其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来验证其对改善CSD患者的负性情绪是否有效。关键词:慢性主观性头晕心理社会因素人格心理护理引言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subjectivedizziness,CSD)是指无旋转感的头晕,主观感觉上不稳,时间通常大于三个月,伴有对运动刺激和对复杂视觉刺激(如来往的车辆)的高度敏感或对精细视觉任务(如刺绣)耐受性差,前庭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疾病的本质是前庭疾病和精神障碍疾病Z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病态性代偿。该疾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心因性CSD,本身存在的焦虑症或惊恐障碍是患者持续头晕的原因;耳源性CSD,急性神经耳源性疾病触发了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行为,使患者产生慢性头晕;交互性CSD,神经耳源性的疾病引起患者头晕,并使己经存在的焦虑症状加剧,使患者的慢性头晕持续存在。心理因素在慢性头晕的形成过程屮起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诱发因素、介导因素、加剧因素、持续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慢性头晕的发病机制,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或不良的社会支持等社会因素很容易使具有恐惧和焦虑气质的人诱发前庭性偏头痛、抑郁症、惊恐症、焦虑症、梅尼埃等疾病,而这些疾病也是CSD的易感因素。2004年至2005年期间Staab等人将精神因素、神经因素和耳科因素结合,提出了CSD的概念。焦虑在CSI)的发病过程屮发挥重要的作用,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平衡感会下降,例如:在平地上行走吋人的平衡功能良好,当站在高处时,人的焦虑感升高,不断调整姿势和步态,平衡功能下降,不稳的主观感觉上升。头晕同样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对于易感气质的个体,头晕增加了患者的不舒适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出现焦虑。CSD的发病率很高,急性前庭功能疾病治愈后,许多患者仍存在头晕症状,严垂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但经耳鼻喉科医师和神经科医师检查后,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患者常常感觉不舒适,影响了生活质量。国外有调查发现在前庭疾病患者中,30%}50%的人会出现CSD,在病后长达3}6年期间50%以上的急性前庭功能丧失的患者会出现持续慢性头晕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多年来,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头晕被诊断为精神性眩晕,CSD是精神性眩晕屮的一种,有1/3的CSD患者存在原发性的焦虑障碍。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木研究在对CSD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广泛探寻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适合CSD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目的主要如下:(-)通过对CSD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让CSD患者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及发病特点,端正患者正确的求医观念,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二)让患者了解到不良的心理因素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改变患者对该疾病的错误认知,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疏通渠道,从而减轻慢性头晕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困扰。(三)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该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免由于家属对患者负性情绪的不理解,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二、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和编制该心理干预方案的制定主要参考精神卫生科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案,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的一名心理咨询师进行指导,本人也己在2015年12月过程都在学习相关心理咨询知识。本次对csD患者的心理干预主要采取的是合理情绪疗法,辅以放松训练、对家属和患者的健康教育
头晕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