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黄材水库溢洪道滑坡稳定性研究论文,理工论文论文,论文
湖南省黄材水库溢洪道滑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湖南省黄材水库溢洪道滑坡稳定性研究,通过对滑坡特征及其变形破坏机理的探讨,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经分析研究认为,溢洪道滑坡不稳定,必须加以防治。
关键词:溢洪道滑坡稳定性
一、概述
湖南省黄材水库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沩水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和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主坝为黏土心墙坝,,,坝顶轴线长347m。副坝有2座,其中竹山坳副坝位于主坝右岸约1km处,坝型为风化料填筑的均质土坝,,,。溢洪道布置在竹山坳副坝左岸的狮牛冲,为河岸开敞式,进口为无底坎的宽顶堰,,为控制泄流,其上装3扇10m×(宽×高)的钢质弧形闸门。
该工程于1958年9月破土兴建,1965年枢纽工程基本建成,1986年完成灌区主体工程配套任务,运行至今。工程在灌溉、发电和防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对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设计标准太低,主、副坝渗漏严重,因而在1982年至1984年的水利
“三查三定”中,被列为“七五”期间需进行加固的重点“病险水库”之一。在确定加固方案时,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认为狮牛冲溢洪道左岸应扩建一孔并改造泄槽。实施过程中,因未做任何勘探工作,对边坡所处的地质环境缺乏认识,扩建开挖时导致边坡先后发生5次较大规模滑坡,溢洪道进口滑坡就是其中之一。
该滑坡形成后,设计单位曾对其采取了表层铺盖防渗薄膜、滑体内布设排水洞、前缘设置挡墙等措施,但因缺乏必要的勘探、试验资料,对滑坡特征及其破坏机理认识不足,所以处理尚不彻底。现有观测资料显示,该滑坡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迹象。为此,必须查明滑坡的边界条件、滑体特征,研究滑坡形成及发展过程和变形破坏机理,并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稳定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以便采取适宜的工程处理措施,确保溢洪道安全运用。
二、滑坡特征及其变形破坏机理
滑坡所在山坡自然地形表现为上陡、中缓、下陡,其后缘基本处于地形缓陡变坡处,后缘圈椅状特征比较明显,滑壁近于直立,高2~3m。前缘向坡外凸出,鼓胀区特征明显,前舌略伸入沟底(靠近原冲沟岸边),最大高差35m。滑坡顺溢洪道呈长条形分布,长约80m,宽30~45m,滑体厚一般为10~20m,纵剖面上为近似圆弧状,呈2~3段弧形折线,×104m3。滑体具有前陡后缓的地形特征,下部地形坡度35°~40°,上部25°~30°。
滑体物质上部为残坡积物,下部为风化破碎岩块夹劣质煤层、粉质黏土等。基岩中节理裂隙发育,加之岩体抗风化能力弱,严重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使得岩体具有层状碎裂结构的特点。滑坡地带地形陡缓不一,岩体性质和岩体结构存在差异,滑坡变形破坏表现为上部(后缘)从残坡积物中拉裂,下部沿强风化破碎岩块与完整基岩接触面滑动。
滑坡变形破坏的力学机理:人工开挖使前缘边坡变陡,加之降雨
湖南省黄材水库溢洪道滑坡稳定性研究论文,理工论文论文,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