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未成年人犯罪的非犯罪化问题研究.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未成年人犯罪的非犯罪化问题研究.docx未成年人犯罪的非犯罪化问题研究一、未成年人犯罪非犯罪化的价值分析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非犯罪化”这一概念,首先要说明的是,该命题或许会引起歧义,以为笔者是在倡导立法上将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全部不作为犯罪规定或在司法中不将其作为犯罪处理,从而实现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非犯罪化。这正是笔者需要特别说明的,笔者在此绝无此意,实现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非犯罪化既不符合社会管理和犯罪控制的要求,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笔者认为,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即是指在非犯罪化理念的支持下,考虑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犯罪后的矫正等特殊性,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某些犯罪案件进行的非犯罪化处理。在非犯罪化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的今天,对其价值的探讨也并不少见。未成年人犯罪非犯罪化的价值当然脱离不了这个大框架。当然,未成年犯罪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又有其不同于成年犯罪人的自身特点,因而其所体现的价值也不完全同于非犯罪化之价值。未成年人犯罪非犯罪化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刑事司法活动的高消耗性与刑事司法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同时,必须注意提高司法效益,以最低的诉讼成本、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最佳效益,而非犯罪化不仅可以通过教育感化的方式制止与防范犯罪,而且能够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倡导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缩小刑事法的涉足领域,以集中有限的刑法资源打击严重的犯罪,这是成本效益分析所得出的逻辑结论。有利于提高对未成年人犯罪人的改造质量根据心理学原理,刑罚的适用会对犯罪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重刑使犯罪人蔑视刑罚的威慑力,产生更加仇恨社会的心理效应。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更重要的是预防和教育。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正是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刑法新趋向,它使未成年犯罪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使其认识到自己拥有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因此,推行未成年人犯罪领域非犯罪化将更有利于提高未成年犯罪人的改造质量。有利于彰显刑法谦抑性价值“谦抑”,从字面上理解即为谦让、抑制之意。所谓“刑法谦抑性”,是指刑法应依据一定的规则控制处罚范围和处罚程度,即凡是使用其他法律足以抑制某种违法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就不要将其规定为犯罪;凡是使用较轻的制裁方法足以抑制某种犯罪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就不要规定较重的制裁方法。陈兴良教授认为:“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笔者认为,在刑法中,我们的宗旨是使犯罪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刑事审判制度的运转成本最小化。刑法的谦抑性简而言之即是指刑事法的紧缩和刑罚的轻缓,推行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更有利于彰显刑法谦抑性价值。有利于适应国际潮流的要求1985年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明确提出:应尽可能促进少年的幸福,尽量减少对少年司法制度进行的干预,避免任何干预可能带来的害处。近年来,要求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加强司法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社会也岀现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在处置上适用非犯罪化化、轻刑化、非监禁化等司法保护的趋势。因此,我国推行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也是适应这一社会潮流的要求。二、未成年人犯罪非犯罪化的理论渊源刑法谦抑思想刑法的紧缩性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即使法律文化,法律发达的道路存在区别,但从历史演变过程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在逐渐降低,表现为刑法的紧缩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与个人即权力与权利之间对应关系的变化。刑法的紧缩性即是要求刑事法的触角在社会生活中不要伸得太宽,另一层意思即,将原本某些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再作为犯罪规定,而相应地以其他法律规范,诸如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将之纳入其调整范围,以实现这些原本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的非犯罪化,在此主要是立法上的非犯罪化。在未成年人的犯罪领域里,刑法将一些轻微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纳入其调整范围,考虑到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犯罪案件类型也特殊,对某些轻微案件作为非犯罪化处理更符合刑法的紧缩性。刑法的补充性刑法的补充性是刑法谦抑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刑法的补充性是指,即使行为威胁或侵害了他人的生活利益,也不是必须直接动用刑法。可能的话,釆取其他社会统治手段才是理想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其他社会统治手段不充分时,或者其他社会统治手段过于强烈、有代之以刑罚的必要时,才可以动用刑法。社会秩序的维护是多种社会调控方式和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只是某种比较严厉的调控手段所能及的。社会调控手段包括社会习惯、伦理道德等,当然,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法律。但法律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其他社会调控方式予以辅助,虽然法律在诸多社会调控手段中占主导地位,但适用法律也只是在其他社会调控手段不能发挥效力时才能派上用场,而非一切社会行为活动

未成年人犯罪的非犯罪化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9-08-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