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泉汩汩流一、案例背景那一年9月,我有幸被安排到安溪龙涓崇文中学支教,这是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学校安排我接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刚上课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也都能够解答出来,我暗自高兴了一阵子,心想山里的孩子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然而,过不了多久,我布置写作文,这可苦煞了他们,他们一个个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而后科代表收作文,我一看,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没交,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抄一篇了事,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可是好作文不多,这是我始料不及的。第二天上课,我问学生写作文有那么难吗?多数学生回答说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我想想也有点道理。崇文中学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是寄宿生,即使是走读生,也很少实践,没有真实感言可写,整天在教室里“一心只读课内书”,很少接触课外书籍,难怪他们没有写作素材。看来下回写作文时,我得考虑如何让他们有话可说,即使不能下笔千言,也要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二、案例过程阎立钦等人编写的《语文教育学引论》中提到“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情地参加作文训练。”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于是,我认为写前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是指导的首要工作。又是一次作文训练课,那一回刚好学了八年级上册的一些说明文,单元训练中有一个写作要求是“说不尽的桥”,里面有一个写作设计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家乡的桥。我想如果布置一篇题为《家乡的桥》的作文的话,多数同学可能又要交白卷。于是,我灵机一动,便采用以情激发、以趣激发、以境激发、以物激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便说:“同学们,我来龙涓才两个多月,初来乍到的,对龙涓还很陌生,早听说龙涓山美,水美,物美,人也美,今天,你们愿意当一回向导,向我介绍介绍你们可爱的家乡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愿意。”接着我便在黑板上写出本次作文训练的题目“向你介绍我的家乡”,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同学们一看作文要求,一个个乐开了花,有些同学冒出了一句“谁不说俺家乡好”。我赶紧趁热打铁,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圆内写了“龙涓”两个字。开始抛砖引玉,问学生介绍家乡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于是,他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我也不急着让他们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我敲了敲桌子让他们静下来,瞧他们的脸一个个像开了苞的花儿,有高兴,有自豪……我便要求学生上台发言,把他们刚才想到的说出来,而我在黑板上写出来并稍作归纳。有说家乡的景美,如仙峰岩;有说家乡的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如李安祖祠;有说家乡的小桥多;有说家乡的特产多,如龙涓香菇、龙涓咸菜、龙涓草笋子、龙涓苦菜干;有说龙涓人讲究吃,如龙涓肉冻、红酒炖鸡汤、炖稚兔汤、蕨菜排骨汤;有说家乡风俗的,如祭祖逛灯;有说龙涓人勤劳淳朴的……看到他们热情高涨,我忙不失时机表扬他们一番。接着我又顺水推舟说:“我多想去欣赏一下龙涓的好山好水,多想去品尝一下龙涓的特色小吃,多想去聆听一下龙涓人的心声,同学们,你们能帮我实现吧?”他们又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我便又安排他们把刚才说的人、事、物、景大胆地尽情地写在作文本上,不必在意好坏,也不必在意谋篇布局。我干脆把作文要求中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放弃了,只要求
写作之泉汩汩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